五代河山风月 第128章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不过最后史从云还是叮嘱他们:“此事我不管你们怎么看,对某来说是天大的事,所以今天的事,千万不能往外说,别的事咱们可以商量着来,这件事要是泄露,没有商量的余地。”

史从云用前所未有的严厉语气到。

几人连忙点头,史从云平时做事向来没有架子,也经常嬉皮笑脸,现在见他这样,众人都知道非同小可,连忙点头,信誓旦旦的答应下来。

之后史从云问冯继升,“按照最后的比例,火硝八成,硫磺一成半,木炭粉半成,从现在开始,到六月初能产多少。”

冯继升有些为难道:“回禀大帅,下官实话实说,其实产不了多少,顶多三五百斤。”

史从云好奇,“你的意思是每个月就能产一百斤?配方已经一下从十几种精减到三种了,容易很多,要不要我再给你加派人手。”

冯继升连忙道:“大帅误会,大帅给我的钱财人手已经够多了,关键也不是人的事,而是硝石供应不上。

火硝原本有两处大产地,河北和汉中,河北那处产的本来就不多,而且之前火药用处也不大,朝廷也不重视,那边拢共只有四个人,每个月产不出多少火硝。

汉中的倒是大矿眼,不过在蜀国手中呢,火硝供应不上,再多人手也枉然。”

史从云这才明白过来,“那边的挖火硝的矿口也是兵部管吗?”

“天下矿口都是盐铁司管的,所以交接上也比较麻烦。”

“我想想办法,火硝矿应该特事特办,直接兵部这边交接,这样效率高,这可是打战的事,耽搁不得。”史从云道。

之前火药不给力,朝廷也没那么重视,所以还是按流程来,让盐铁司和兵部交接,这其实是很费时费力的,而且也没有效率。

以后他再想想办法吧,于是道:“那你能产多少就产多少吧,争取六月之前多产一些,这配比决不能泄露出去,工人门可以让他们分开工作,一人负责一样,最后的配药你自己来。”

冯继升连道:“下官绝不会让大帅失望的!”

史从云点头,给他画了个大饼,“好好干,六月打战可指望你呢,要是能大获全胜,我给你记个大功。”

冯继升更加激动了.....

......

之后史从云就开始琢磨怎么找人打造铁火炮的外壳,毫无疑问,铁质的外壳绝对会比陶罐装的火药威力大多了。

火药武器的威力在于瞬间增压,积蓄恐怖的能量爆发出来,而铁质外壳更能承受压力,发挥火药的威力。

这种外壳制造上倒没太多难度,因为对强度要求不大,最终是要让火药崩裂,外壳金属作为杀伤破片的,不像炮管、枪管,工艺不合格没伤人先炸膛了。

不过关键是当下铁匠最多的军器监正忙着打造新兵武器甲具呢,不可能抽出手来帮他。

大梁城剩下的铁匠差不多也都被征走了,因为禁军控鹤军和驭浪军一下扩军六万多,完全忙不过来。

不过史从云倒是第二天就想到了办法,没法白嫖,那就出钱买吧.......

大梁附近如郑州等地还有不少民间的铁匠,这些人平时帮乡亲邻居打点农具之类的,远达不到专业的军器监铁匠打造兵器甲胄的水平,但完全够了。

这些东西根本不用什么技术,直接灌模都行,要是作炮管肯定不行,因为这样会有杂质,气泡,强度不够,可做个雷的外壳绰绰有余。

于是史从云自掏腰包,让闾丘仲卿和郭廷谓去半这件事,正好他刚得了南唐送的大笔黄金,正富得流油。

闾丘仲卿去郑州,郭廷谓在大梁周围,代他聘请那些民间的铁匠来做事,包吃包住还有工钱拿,这样的好事在这年头打着灯笼都难找。

很快就找到几十个铁匠......

第188章 、史从云一张嘴

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就来到夏初四月。

史从云出钱在城北城墙外建起另外两间作坊,加上从周边招募的三十名铁匠,开始忙碌起来。

不过他心里有数,三五百斤火药是决定不了什么的,这次目的只是实验,想看看火药能起多大作用,以及火药在实战中的应用。

想要赢下战争,还是得靠众多的禁军将士,还是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武平、南平也不可小视,他心里其实依旧紧张,两地虽说并不大,拢共只有十二州,和之前他打下的江北十四州差不多大。

武平、南平肯定是拿不出南唐那样十多万大军,众多水军,充足的补给,源源不断的兵源。

整个南唐,至少有二十万部队,多数被他打垮在淮南。

而南平、武平,并不像当初的淮南,是一个完整,庞大的国家,两地加起来保守估计顶多三到五万军队。

不过也不可小觑,三五人绝对不少了,不是谁都可以欺负的阿猫阿狗。

四月初三夜,史从云正准备洗洗周宪睡了,宫里来了宦官,请他进宫去。

史从云不敢耽搁,直接去了文德殿,发现王朴正在那和官家说着什么,旁边的宦官小声告诉他,王朴从下午求面圣,之后就一直和官家谈到现在了。

史从云见官家还在和王朴说话,也没理会他的意思,就和旁边的魏仁浦和李谷聊了一会儿,李谷说话简洁明了,很快就让史从云知道是怎么回事。

原来因南平和武平的恭顺态度,官家迟迟没有下攻打南平和武平的决心,王朴性子急,好几次跑去找李谷,希望他支持劝说官家下定决心,因为南平武平非除不可,有了这两地方,才能对南方各国用兵。

李谷一开始并不想出头,但耐不住王朴再三请求,王朴性子急,喜欢和人争辩,整个朝堂中朋友不多,李谷算一个,史从云算一个。

最后李谷没办法,只得陪他入宫,说服官家,正好遇到前来汇报枢密院事情的魏仁浦,之后官家又下令让人去找他来,因为他是准备负责伐南平、武平的大将。

史从云有些受宠若惊,以往打蜀国,打淮南,都是朝廷高层早已经决策好的,他们这些将领只需要听命出发,打赢战争即可。

如今遇到大事,官家已经第一时间叫他前来商议了,这说明经过四年的努力,他已经进入大周的最高决策层了。

“官家,南平、武平之地不可不取,没有这些地方平不了南方,此地四面通达,是天下爱路口,没有荆州平不了南方,南方不平,我大周就有后顾之忧,就不能放手荡平南方.......”那边王朴还在说。

王朴的战略思想其实是很明确的,就是先整合南方,壮大国家,等待时机成熟,再对北方发难,与辽国一决雌雄。

郭荣最后没有继续执行这种战略,可能也与王朴提前离世,没有人在身边时刻提醒他不要忘记大战略有关系。

基于这种战略设想,南平武平是必须拿下的,这两地方加起来大概就是三国时的荆州,无论是向东攻略江南,还是向南收复广东、广西,亦或是向西进攻蜀地,都能从这里出兵。

所以三国鼎立的时候,魏蜀吴都在这边地方打得不可开交,荆州在赤壁之战后,曹操占据一片,孙权占一片,刘备占一片,三家在此拉锯对峙,上演很多权力角逐,明争暗斗。

而最先彻底丢掉荆州领土的蜀国也最先失去了争夺天下的资本,足见这地方的重要。

所以王朴才会反复强调。

不过史从云觉得王朴厉害归厉害,有战略眼光归有战略眼光,还是太耿直了,不明白人的心思。

像他这样的老油条早就看出来了,官家为什么没松口?是因为官家不明白这两地方的重要吗?

肯定不是,官家也不是傻子,而且王朴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官家难以下定决心是因为面子上的问题,武平和南平两个王实在太恭顺,对大周恭恭敬敬,尽孝道十分卖力,特别是史从云夺了淮南之后,那更是恭敬得就差把捧着官家叫爹了。

而且两国都送来大量的进贡,恨不能把自己家底掏空。

这样一来官家有两个困境,一个是道德上的困境,毕竟人家那么孝顺呢,出兵去打不好。

二是利益的权衡,如果放着两个唯命是从的土皇帝,或许也是好事,每年还能收大量保护费,如果出兵去打,量草辎重花费说不定还赚不回来。

所以官家犹豫的是这些,而不是这两地方重要不重要的问题。

又听王朴说了一会,官家皱眉,抬手示意他不再说,便看向史从云。“史爱卿到了,你给朕说说你的看法,如果意见和王朴一个意思,就不用开口了,朕已经明白。”

史从云上前,拱手道:“官家圣明,关于这两个地方,臣想到了历史上的事情。”

众人纷纷看向他,官家也好奇看过来,“你说说看。”“当初秦灭六国,最强大的敌人就是赵国,长时期和赵国作战,到后来时机差不多,始皇帝想一统六国,他最想灭的是与秦国打得时间最长的赵国,但在赵国面前还有韩国,到底要不要先灭了韩国就成了大问题。

也成了李斯和韩非之争的关键。”史从云临时想到这个典故,便开始说起来。

他这样一说,果然官家都被他吸引了注意力,以故事说道理,是人民教师的基本技能了。

“韩非与李斯是同学,韩非本是韩国公子,所以他说秦国不能先灭韩国,理由有三。

其一,韩国一直对秦国恭恭敬敬,秦国出兵韩国就跟着出兵,胜利了好处归秦国,天下的怨恨都归韩国,韩国就是秦国的忠实走狗,不能灭。

其二,赵国才是秦国的主要对手,秦王若想一统四海,就要分清主次,利用韩国灭赵,而不是先灭了韩国削弱自己的力量。

其三,天下人都看着呢,若韩国对秦国忠心耿耿反而被秦国先灭了,天下人都会觉得秦国不讲信义,就会抵制秦国,对秦国不利。”

史从云说完,大殿中饱读诗书的李谷已经明白这个故事的后续,不过他没说话,魏仁浦不是科举出身,读的书也没那么多,他便道:“韩非的话似乎有理。”

官家没说话,只看着他等下文。

史从云便接着说,“李斯只说一点,韩国靠不住。

韩国之所以卑躬屈膝,是因为秦国强大,所以他们只为求自保暂时臣服于秦国。

可一旦秦国国中有变,他们很可能会跳反,趁火打劫。而面对最强的敌人赵国时就是最大的变数,到时韩国还能站在他们这边吗?要对付强敌,就必须扫清周围的忧患,使自己处于无后顾之忧的境地,才能全力以赴。

始皇帝赞同李斯的看法,杀了韩非,决定稳扎稳打,先灭了邻近秦国,实力弱小的韩国,解除后顾之忧,再与赵国一决雌雄,终于逐步横扫六国,吞并天下。”

史从云说到这,众人都听出点味道来了。

魏仁浦回过神,“史将军是说,那南平和武平就是韩国吧。”“没错!”史从云肯定的答应,随即回头拱手,认真的对官家道:“官家,南平武平是靠不住的,正如当初李斯说韩国靠不住是一个道理。

官家若想如当年始皇帝一般横扫六合,荡平天下,应该先下定决心,解除这样摇摆不定后顾之忧,往后天下方可徐徐图之。”

他这番话说完,王朴激动的好几次欲言又止,不过看了看没说话的官家,也不敢再出声,但看得出,他十分同意史从云的看法。

官家缓缓踱步,踩着白玉石砖,脚步声在安静的殿中格外清晰响亮,过了一会儿,官家才看向他,“你这一席话让朕茅塞顿开,南平、、武平之地,确实不可不取,他们确实对朕恭顺,不过这时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官家英明!”李谷,王朴,魏仁浦连作揖道,史从云也跟着排起马屁。

心里却恍惚又有些激动,官家下定决心要取荆州,说明他又改变重大历史轨迹了,历史上郭荣可没去打荆州,因为南平、武平两个土皇帝实在太孝顺了,他是草草的准备去和契丹决战了。

结果如今被他这么一说,官家想要先解决荆州问题了!

史从云突然有种巨大的成就感,草!老子一张嘴又一次改变了历史!

第189章 、点将

官家下定决心之后,消息就不用那么隐瞒了。

之前官家之所以要求他不要透露出去,主要就是还没下定最终决心,如果消息大范围泄露,官家可能被舆论裹挟。

如今决心已下,就不用在偷偷摸摸了,史从云召集所有的军中都指挥使及其以上军官,下令让他们加紧训练,准备打仗,特别是新组建的控鹤第三,第四两厢。

因为如果让他来安排此战,他倾向于老兵打主力,把新组建的两厢带去跟着训练。

总体来说,南方的军队好对付一些,总比让他们直接去面对辽国好。

不过具体的安排不是他一人能决定的,最终还是要枢密院商量决定,官家点头。

四月中旬,第一批铁火炮生产出来,史从云去河边试爆,并且亲自命名为火雷。

最终效果比他想的好不少,爆炸的威力将一两米内放着的羊撕裂,炸得血肉模糊,当场惨死,飞溅的铁片轻易的击穿了立在几步外的铠甲,在场的人都惊呆了,乃至十几步外被破片击中的铁甲虽然没被击穿,也打出凹痕。

在场的赵侍剑,冯继升、郭廷谓、闾丘仲卿和司超、潘美、王仲、邵季等军中将领都看呆了,随即惊呼大喜。

史从云倒是没那么激动,因为预料之中。

宋、夏、辽、金时代,是中国重型甲胄的巅峰时代,宋朝的步人甲,西夏的铁鹞子,金朝的铁浮屠等,都是以武装到牙齿的厚重铁甲出名。

但到南宋及其之后,重甲就开始衰落了,为什么?因为火药崛起,宋朝的铁火雷就明确记载,起爆后的铁片已经可以击穿金军重甲,也是南宋对抗金军的重要手段。

火药武器的崛起,重甲的地位就不断下降。

以往几十斤的重甲披在身上,真正可以让冲锋陷阵的精锐做到不惧箭矢和普通刀剑,牺牲机动性换取变态的防御力。

结果火药一出,强大的动能面前,再高的防御也没用,如果超重甲无法提供有效防御,那就成巨大累赘了。所以往后的元、明、清,重甲逐步淘汰,防御力下降但更加轻便的棉甲逐渐崛起。

宋朝那种加了乱七八糟玩意的火药配方都能击穿重甲,何况是他这种改良过的。

当下史从云最担心的不是火药的威力,而是火药的产量和天气限制,这种东西产量太少,而且是很怕水的。

产量上不去,再有威力也没用,他不可能用几百颗火雷就能击败人家数万大军,给几千颗还勉强,如果有上万那就好了.......

不过那是在白日做梦。

冯继升说得清楚,到六月,顶多能产出三五百斤火药,这火雷每个碗口大,差不多一斤火药装一个多一点,也就是说,最终可能也就产出五百个左右。

五百个,也就是试试水。

另外一边,史从云也开始专门从控鹤军中挑选出二百操控投石车的老兵,让他们训练火雷的使用。

当下还是最原始的战术,点燃引线,然后用小型的投石机投出去,以求杀伤敌人。

.......

四月底,官家下令召史从云入宫,和枢密院的官员一起商议最终的出兵安排。

这件事足足讨论了两天,大家反复推敲细节,最终决定战还是交给控鹤军去打,最终考虑了地方兵力,国库的能否支撑,训练新兵等重重因素之后,最终终于讨论出个方案来,官家也拍板答应。

枢密院制定的出兵计划大致依旧以史从云为西南都招讨使,率领全军讨伐武平、南平两地十二州。

以借道伐蜀的名义要求进入两国领地内,如果他们同意,入境之后迅速占领两地,重要关隘,如果不同意,直接以武力威胁他们投降,实在不行直接发起进攻。

至于到底要怎么打,打不打,可以由史从云这个大帅自己临时决断。

兵力配置为控鹤军四万人,驭浪军水军一万人,拢共五万,征发沿途乡兵,民夫为大军提供后勤保障。

粮食将由大梁调集,经郑州,许昌,南阳,襄阳这一线运输,出兵路线也大致如此。

控鹤军四万人中,四厢每厢出一万人,这保证四万控鹤军,有两万老兵,两万新兵,老兵是中坚力量,新兵边打边学。

上一篇:开局交易宇宙战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