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河山风月 第123章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辽国对于游牧民族绝对是有跨时代意义的,辽国让草原政权从部落联盟时代进入帝国时代。

以往的草原政权,都是部落联盟,其实并不团结,每隔几年要换人来当盟主,一换人大概率就要内斗,内战。

和草原民族硬碰硬的只有汉武帝,但那时候匈奴也是部落联盟,接连被卫青,霍去病打击之后,他们自己内部就开始闹矛盾瓦解,一半投降汉朝,帮助汉朝打剩下的匈奴人。

而李世民对付突厥则更有韬略。

他在突厥强大的时忍辱负重,忍受城下之盟,随后利用突厥部落内部矛盾,拉一派打一派,等打倒了一半,再收拾另外一半。

所以唐朝打突厥那么顺利,战略筹划功劳很大,这也为初期唐朝保留了国力,是后来唐朝那么强盛的重要原因。

如果当时李世民直接气血上头,不看长远利益就是要和强盛的突厥来个痛快的硬碰硬,即便能赢,唐朝国力也会大大衰减,就没后来的盛世。

李世民个人忍辱负重,清楚的看清天下大势,明白突厥不可猝除。选择等待时机,采取分化打击,抓住合适的机遇出击,是唐朝打突厥打得顺利,唐朝盛世基业稳固的重要原因。

这点郭荣和李世民一比差太多了,虽然官家希望和李世民一较高下,但他或许有李世民的勇敢,可战略眼光和忍辱负重上差距还是很大的。

且不说当下大周当下根本没有当时唐初那样的实力,官家连看清天下形势,先整合南北壮大自身,再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出击打击辽国,而不是随意的赌一把国运的耐心也没有。

符皇后的传记中说郭荣易怒,嗜杀,这可能与他性格有关,他不是一个有耐心的人。

历史上的他连南方都还没完全收拾清楚,南唐、西蜀、北汉、吴越、武平、南汉等都还在的情况下,就不顾众将集体反对,再取得霸州雄州后一意孤行要急匆匆要北上幽州,和辽国开大站之端。

战略上,这时候和辽国硬碰硬即使运气好惨胜也是输,断送了一个国家的未来。

当前辽国也不简单,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草原帝国。

其历代国主因为仰慕唐朝的强盛,采用汉化改革,把国家从部落联盟国家转变成了帝国,更有效的整合全国力量,这是他们强大的原因所在。

辽国对于中原王朝来说,绝对是空前的挑战,也给草原政权开了一个好头。

史从云想了很久,脑子里很多东西乱糟糟的,最后他越发感觉危机,如果时间线没有变,后年郭荣就会不顾反对伐辽了。

他不知道官家还会不会打,不过这次他觉得自己必须做准备,有种强烈的危机感。

历史上郭荣不顾众将反对,一意孤行要取幽州,与辽国的大战时,他突然病死了,这次要是官家还一意孤行又没病死呢?毕竟历史已经改变了。

到时候真打起来,辽国大军长驱直入怎么办?

冷静去想,这样的概率是很大的。因为周军败一次可能就没了,举国只有四个省的地盘啊。

可辽国体量摆在那,一次不成可以来第二次,二次不成来第三次,接二连三发兵,周国没南方和蜀地作为大后方,几年十几年后肯定会支撑不住的,就像当年他们对付后晋那样。

到时候他难道能逃到南唐、蜀国去吗?

肯定不行,这两个国家被他打得那么惨,他再去投奔危险太大,北汉去不成,辽国不能去。

思来想去,史从云悲催的发现他当下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时刻准备和辽国打大战,而且必须赢,输了就没了!

官家的脑袋不长在他脖子上,他不能指望自己能说服官家,先把屁股后面的小弟弟收拾了,整合力量再和辽国决战......

于是史从云想了想,有些事情真是事不宜迟,要居安思危,他不能在这优哉游哉,整天沉溺在温柔乡中了。

于是刚好让赵侍剑代笔,写了一封请柬,送给一个叫冯继升的兵部令史,并准备派人郑重送过去。

赵侍剑愣了一下,兵部令史是小吏,按理来说以史从云如今的身份,邀请这么个人干嘛。

“你朋友?”她一面写一面好奇的歪头问。

史从云捏了一下她可爱的鼻子,“没见过,不过早想见了,干脆隆重点,别人不知道,对我来说这是个非常不得了的人才,不能轻慢了。”

第182章 、冯继升

与冯继升的见面史从云准备得很隆重,不说有三顾茅庐的架势,至少很充分,准备了丰盛的宴席,还请来潘美作为中间人。

府里的众人,连潘美都有些不解,他为什么这么看重冯继升。

其实史从云早就看重这个冯继升了,自从潘美跟他说火药作是他负责的,水军水战时用的火药也是他带人产的。

虽然那火药威力有限,也总是个开头,万事开头难嘛,往后还可以改进。

而且这也算不上什么惊天动地的创举或者说进步了,等到赵匡胤即位后,他就会在军队中开始尝试使用火药,如果没有出变化,也不过几年后的事情吧。

水军储备的火药在后来的水战中没有起到大作用,因为南唐军主力舰队被堵在涂山出不来,后来的水战规模一直不大。

规模最大的楚州水战中,南唐军也是军心不稳,没交战多久就大片溃逃和投降。

全军上下也没人对火药这东西有多重视,要说用来放火,它没松脂、油脂、鱼膏那么好用,要说爆炸,它那点威力多数时候就是听个响,用来做爆竹听个响还差不多。

而且比起松脂等物,它还怕潮,难以运送保存,制作复杂,所以很多时候只是备用选项,也只在水战中会部分使用。

冯继升看起来忐忑不安,他今年刚好三十,皮肤粗糙,偏黑,根据潘美说的,他在兵部已经六年,依旧只是令史,管着无关紧要的火药作,没出头希望,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史从云想到赵高教秦二世的终极收买人心秘籍,“贫者富之贱者贵之”。

不过冯继升值不值得他收买,是不是他想要的人才,还需要考量。

冯继升十分小心恭敬,甚至有些战战兢兢。

这让史从云想到赵侍剑的父亲对自己的态度,不过毕竟是老岳父,无论他怎么对自己保持距离疏远,史从云也时不时派人去送些东西,有吃穿用度,也有数量不多不少的金银。

冯继升的顾虑倒好理解,这年头掌权的武将并不好惹,所谓强者为尊的世界,其实远比人们想的要残酷的多,五代十国就是这样的世界,特别是在战乱不断的北方。

当初后晋时,武将掌权,在大梁横行霸道,看上谁家财货,随便找个理由抄家灭族,看上朝廷官员家的漂亮女儿,人家父亲不同意,直接给人定了个罪,然后抄家灭族,除了那女儿被霸占,剩余的人全部被族诛。

整个大梁城人心惶惶,杀得血流成河。

那只是十来年前的事情而已,他们这代人都历历在目。

灭三族并不是像人们想的那样随随便便杀人,灭三族罪,是全家族无论男女老幼,受具五刑而死,黥、劓,斩左右趾,笞杀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

说人话就是分五步杀人,在人脸上刺字、刀割掉鼻子、砍掉左右脚、用藤条或荆条将人活活打死、斩首并将首级示众、在大庭广众之下剁成肉酱。

而五代以来,被灭三族的可太多了,多得随便翻开史书一看到处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很大原因就是秩序崩坏,武将掌权。

所以普通官吏见史从云这样的大武将,自然是怕得跟老鼠见了猫一样,也不会觉得这是什么通天的机会,毕竟小命要紧呢!

史从云的名声也不太好,贪财好色,要是看上他家女儿怎么办,虽然他女儿十岁不到,可谁说得清呢,这世上禽兽不如的人太多了。

到时他毫无反抗之力。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史从云没要求什么,而是隆重的接待,先让人端来温水洗脸,随后准备丰盛的酒肉菜肴,还有众多下人伺候,迎接他在宽敞明亮的大堂,这些都让他有些脑子转不过来,不明白对方为什么这么隆重。

随后年轻的史从云便直接直截了当的对他道:“冯令史,某听说你负责为水军造火药,某对火药这东西很感兴趣,在江南作战的时候觉得很有用,所以找你来谈谈。”

这话让冯继升安心不少,对方直接说了原因,不过还不能全放下戒备心,因为他觉得火药那玩意根本没那么重要,怎么可能让大名鼎鼎的史从云这么招待他呢。

“回禀史将军,这火药确实是下官监造的,城外的火药作也是下官管理的。”冯继升小心的回应。

“不过火药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在水军作战用的东西里,是用处最少的,没想到将军会这么重视........”他小心翼翼的道,也有试探的意思。

“嗯,确实,水战里那些火药几乎没用上,威力也不够大,不过我还是觉得火药这东西很有前途。”对方答应。

“不知道冯令史是从哪里学来的这些东西?前朝的记载吗?”

冯继升摇摇头:“回禀史将军,某祖父是炼丹的道人,我的许多东西都是跟他学的,如今不过是为了讨口饭吃。

我也觉得火药有大用,经过不断的调整,而如今.......”他尴尬笑道,看起来有难言之隐。

对方点头,似乎更加有兴致了,又兴致勃勃的和他聊起来。

......

史从云越和冯继升聊,越觉得有趣,原来他祖父都是炼丹的道士。

这时候的道士也分成两派,一派是像是佛教那样讲究修身修心的,是流传最广,也是一直延续到后世的一派。

还有一派就是丹鼎派,喜欢搞些奇奇怪怪的东西,炼丹就是他们的最爱,水银是他们的良药,经常吃死人。

也正是这些人捣鼓出了火药,而且历史很久,早在唐朝就有明确的记载,只不过威力和后世的黑火药差多了。

冯继升的祖父就是丹鼎学派的道士,他从祖父哪里学到些奇奇怪怪的配方,之后入朝为官,他自己又经过苦心钻研,改进了火药的配方,让它威力更大了有一些。

不过朝廷对此并不重视,这时的火药即便威力大了一些,依旧没法达到足以有效杀敌的程度。

慢慢的两人越聊越拢,加上史从云不摆架子,巧舌如簧,冯继升也发下心里的顾虑,说了一些其它原因。

他原本是想把火药的改进配方,以及新发明的火箭上报给朝廷换取一些奖赏的,结果被官家的灭佛举动吓着了。

显德二年,也就是大前年,史从云在打伐蜀之战的那年,官家下令整治全国泛滥的佛寺,拢共拆了数万佛寺。

但也不仅仅是整治泛滥的佛寺,连道观也是一起的,只是道士没和尚得势,当时官家把华山的许多有名道士“邀请”入京,和他们“讲道理”,其实就是觉得佛道之人,蛊惑人心,影响天下治安,要整顿。

是淮南之战回来之后才把那些道士放回华山的,所以当时人心惶惶,和佛道扯上关系的人都急于撇清关系,冯继升自然也就不敢在这风口浪尖去进献他的火药和火箭了。

史从云听到这些时恍然大悟,又觉得天下事真是奇妙,任何事情都是双刃剑,有利就有弊。

冯继升是到赵匡胤继位后才敢进献他的火药和火箭用于军事的,如果历史没改变也就是几年后,还受到赵匡胤的重赏。

原来原因是被官家的对佛、道的打击吓到了,毕竟他祖父就是道士,而火药之法是丹鼎派道士的本事,可以说官家这做法拖延了周朝军事科技的进步。

可官家做的有错吗?史从云也不觉得错了,因为唐朝达官贵人的支持,佛寺和道观已经到泛滥的地步。

特别唐末以来,一个小小的周国,有三省之地的时候居然有数万佛寺!道观少很多,但也不少。

因为天下大乱,百姓最需要心里上的慰藉,宗教自然崛起,这些佛寺道观到处都是,打着救苦救难的旗号,干着土匪豪强的事情的不在少数,不拿出魄力整治是不行的。

官家这一下关了数万佛寺,只留下必要的数千座,为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只是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副作用。

史从云顿时来了精神,他对这个可太感兴趣了。

于是和冯继升仔细谈起来,说到后面,还问了一下关于火药配方的事情。

冯继升也不敢掩瞒,一五一十的说了,史从云立即就听出其中的不对。

冯继升说的火药配方里,有硫磺粉,也有木炭粉,但还包括了丹砂、香灰等乱七八糟的东西,史从云却从没听说过,他只知道一硝、二磺、三木炭,哪有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大概是道士炼丹时随便加进去的。

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打仗,也不是为了强化火药威力,也没科学实验,纯粹的玄学,所以加了乱七八糟的东西,反倒因杂质太多,大大降低火药的威力。

这么一想,史从云顿时有些激动,如果把这些不必要的什么丹砂、炉灰等等去了,岂不是他们用的火药威力还能在上一个台阶。

不过激动归激动,做事不能急,要一步步来,热情的款待冯继升吃了一顿饭,又给他打包了许多熟食肉食让他带给家人,还赏赐了他十万钱,派人用车送他回去。

并且和他约好,年后初五,一起去城外的火药作看看情况,看看他们的火药到底是怎么生产的。

冯继升答应了,感激的接连行礼,随后高兴而去。

史从云没有盲目的下结论,也没有说让冯继升怎么改良,他准备安排日程去看看再说。

兵法中有一句“勿以辩说为必然”,史从云觉得不只是打仗的将军不能“以辩说为必然”,做人做事也是如此,“勿以辩说为必然”,所以他暂时没有做出什么决定,准备亲自去看看。

做事要建立在客观事实之上,只是推理和假想辩论是靠不住的。

年前,史从云再次派人去城外接赵侍剑的父母来城中过年,对方再三推辞,最终还是来了,他们父子如今已是朝廷重臣,老岳父即便再想和他保持距离也要不敢违背。

他倒是没那样的意思,单纯就是想让他们来城里热闹些。

同时也派人去河北和江南给符家和周家送礼。

倒是原本开开心心的小萝莉符六临近过年,居然有些心不在焉,不知道想什么,史从云问她是不是想家了,她也摇头,问她是不是又心事,她就是不说话。

这样一来史从云也没办法。

........

年前最后一次,官家召他在文德殿面圣,去了之后发现官家正在看书,也没叫李谷、王朴、王朴、范质、魏仁浦等人,只是单独召见他,这让史从云有些惊讶。

官家见他来,先示意他坐下等着。

等了大约半个时辰,官家终于看完手中的书,揉了揉眼角,看向他,史从云也坐得屁股痛。

官家招手示意他过去,史从云连忙走过去。

官家道:“今日找你来,是想听听史卿的意见,接下来要不到打蜀国,蜀国能不能打,如何打。王朴他们虽然有谋略,可始终不是带兵打仗的。

你是带兵打仗的,说出来的话才能让朕信服。”

史从云拱手,官家这样问倒是合理,毕竟他是大周最能打的。

“官家,臣觉得蜀国要打,不过需要先拿下湖南湖北,打通入蜀的东面通道。

随后从关中和长江沿岸两路进发。

蜀中无险可守,他们北面只能依托群山,剑门关据守,东面则是江下游的几个重镇。

如果全从北面一路进攻,又进展不顺,咱们的大军被挡在剑门关外,长久没有进展就会很危险,背后还有北汉和辽国呢。”

官家想了想,点头道:“可东面是荆南和武平,如何对付他们?”

史从云道:“咱们可以开口,向他们借道伐蜀,他们如果不借道,咱们就有借口出兵。

他们如果借道则更好,咱们趁机大兵入境,随后发动攻击,抢占各地,把他们轻松拿下。”

官家点头,“确实是好计。”

上一篇:开局交易宇宙战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