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诡大明,我是人类之主帝皇 第146章

作者:两只猫爬架

  “这点无需担心——”

  此时那位苍老到任何动作都对自己变得极为危险,因为任何微小的碰撞都似乎要将他全身的骨头折断。

  他沉声说道。

  “纵然他们真的攻占了采石,当初太祖在孝陵的布置依然有效,诸位无需太过担心鲛人对金陵的直接武力威胁。”

  “现在开始投票吧!关于枢密院是该站在明廷一边,还是鲛人一方——”

  有了前面那句话,首席的态度显然显而易见。

  场中二十多位枢密使中固然有许多人仍在犹豫,选择了弃权,但看着在得到了首席枢密院的保证之后,明显超过了那些支持鲛人的明廷支持者的手臂。

  杨一清也不由得暗中松了口气。

  万幸,万幸……

  否则,今日这承平日久的繁华金陵,免不了又是一场血流成河。

  “那么从现在开始,打开孝陵龙脉,命观星台术士时刻监视江口,一旦发现海龙王有任何进入南京的势头,立刻唤醒龙脉对其发动打击。”

  首席吩咐道,而看着眼前默然同意了枢密院最后决定的众人,杨一清趁机起身,一旁如枯木一般的老人似乎对他的动作并不意外,甚至主动起身让出了位置。

  “诸位……既然大家都是天子的忠心臣僚,大明股肱之臣,那么有些事情我也不瞒着诸位。”

  人们听着杨一清的话语,面露疑惑,有些人似乎想到了什么,猛地将头看向了身后。

  随着杨一清的话语落下,门外那漆黑深远的地下密道中传来了一阵缓慢且稳健的脚步声。

  为首的老人在场很多人都熟悉,毕竟南京这些官员大多也在京中担任过职务,对于眼前这位正德年间威名赫赫,但悲剧的因为和杨廷和走的太近。

  又在正德的时候因为兵部尚书的位置,和如今的内阁成员王琼大吵了一架,和如今的首辅梁储也因为当初杨廷和因为服丧回家留下的首辅职位的人选也闹得很不愉快。

  这样的一个人想在嘉靖朝复出无疑是难如登天。

  更何况其身上还背着贿赂蛮夷,给朝廷递假情报这种无法洗脱的黑料。

  这个本应该被如今在位的瑕疵必报的小天子当场一个鞭腿扫进垃圾堆中永不录用的人。

  如今却如此光明正大的走进了南京。

  还出现了最为隐秘的紫禁城地下迷宫之中。

  “彭泽——”

  那位首席兜帽中的双眼冒出一团精光。

  杨一清感觉有些晃眼,忙用袖子遮挡。

  “贾大人,别来无恙——彭某又回来了。”

  面前的老头脸色红润,神采飞扬,走起路来虎虎生风,一点都看不出已经将近七十。

  而对于面前这个金陵城的秘密结社,仿照南宋枢密院所组建,拥有众多金陵高官参与的地下组织。

  这位久经沙场的老臣却没有任何惊讶的神色。

  显然,对于他们这些老油条而言,掌控着南京这么重要的帝国关键节点的势力在他们眼中并不是什么秘密。

  这位在正德年间常年领兵在外,战无不胜的帝国老——御史……啊不,如今的大明兵部尚书——

  为了让这老头好好给自己打工,朱厚熜给王佐的诏书中有一封便是让其在明年回京上任兵部尚书的旨意。

第200章 虫子

  至于原兵部尚书王阳明,首先他已经是内阁阁员,还掌管着都察院,按照明廷的规矩,入了阁之后兵部和吏部两个实权部门就不能继续兼任了。

  明朝的兵部尚书和吏部尚书有时候下定决心甚至能和内阁对抗。

  如此大的能量,分权自然是理所应当。

  而且彭泽这个人,能够给大明扫灭那么多外敌和叛乱,自然本身是有点本事的。

  当然,太有本事也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就彭泽而言,哈密贿赂敌军主帅糊弄朝廷那件事情,就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大好年华应该在京中发挥拳脚,而不是天天带兵到蛮荒之地跟一群蛮夷打成一片。

  正巧那时朝中杨廷和服丧辞官回家,彭泽闻言大喜过望,连夜收拾行李,立刻跟对面表示暂时修兵勿战,大不了给你们点钱而已,不要影响我回朝争夺首辅之位。

  然后他就被梁储王琼等人联起手来,抓住此事狠狠的搞了一顿,不光没当上首辅,也没当上兵部尚书,甚至还差点下狱,只能灰溜溜辞官回家,可谓是失败至极。

  说实话,虽然大概率天子是因为彭泽离南京最近,又不想在这个时候和金陵这帮人彻底撕破脸,才让自己来的。

  但彭泽看到诏书的那一刻还是无法按捺住自己内心的喜悦之情。

  多年心愿达成,此刻的他可谓是精神焕发。

  “听闻你被贬回家!常年征战,旧伤不愈,身体欠佳——如今一看,世人之言却是不能轻信。”

  被称之为贾大人的老者开口,他看了看彭泽之后的两人,左手旁的尖脸太监他再熟悉不过,朝廷派到南京的守备太监王堂,地地道道的自己人。

  同样是枢密使之一。

  “我身负皇命而来!闲言少叙!”

  面前的彭泽却并无叙旧的打算,他笑眯眯的开口。

  朝着西方采石城天子銮驾的方向遥遥一拜,随后从右手旁那个穿着武夫长袍的男子手中接过御旨。

  “陛下嘉奖诸位大人守卫南京之功,承诺等击退鲛人之后,朝廷定有重赏,不过在此之前,还是请诸位大人协助我身旁这位天子近侍,锦衣卫指挥王佐王大人,解决掉城中那些试图启封南梁龙脉,夺取秘宝的鲛人谋划才是——”

  南梁,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第三个朝代,由雍州刺史萧衍取代南齐称帝,定都建康。国号梁,以萧衍封地在古梁郡,故定国号为梁。因皇室姓萧,又称萧梁。

  后被陈霸先所灭。

  就是大才子陈叔宝的祖宗。

  隔江犹唱后庭花的那个——

  朱厚熜检查了萧雨娘身上的血脉,再命人沿着其家谱向上追随,找出她那位因为过于沉迷修佛,并且统治期间表现得前明后暗而相当出名的祖先,那位因为轻信他人,被活活饿死在宫中的梁武帝并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陛下……他……”

  面前的众人心中不安顿时达到了顶点。

  虽然他们与明廷在百年前有盟约,发誓为明廷守卫南方。

  但是明廷传承遗失已久。

  如今的明廷天子不见得还会承认他们祖先的承诺。

  甚至对这些趁着明廷衰弱,趁机控制帝国二都,控制着整个东南沿海税赋的隐秘团体,到底会是什么态度,还在两可之间。

  但也有一些人从这封皇帝的诏书中看到了希望。

  明廷的天子话语中并未有任何责罚的意思,相反,他还试图用赏赐去收买这些南京城中的官员。

  无论真心还是假意,至少他暂时还没有展现出对他们下手的打算。

  “明廷天子大概在见到我的那一刻便已经看出了南京城的异动——”

  彭泽身旁,王堂抬起头,流露出了那张虽然头上包着纱布,但双眼中同眼前这些同僚一样漠然的神情。

  自然,当王佐带着他进入南京城后,彭泽按照旨意点明了他非人的身份,在危急面前,王堂便瞬间回想起了一切。

  它们是如何在宇宙中流浪,如何辗转来到大明,如何与太宗皇帝定下契约,如何在前年钻入了这个倒霉的南京守备太监的脑壳。

  它下意识的便想逃跑,但——

  它看着身旁这个笑眯眯的大明兵部尚书。

  很强——

  虽然这具肉体昏迷的太快,自己完全不知道对方是如何做到的。

  但是意识到对方是自己完全对付不了的存在之后,再加上他是奉旨而来,意味着明廷已经重新知晓了它们的存在。

  现在再继续纠结隐瞒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于是它便很从心的顺从了两人的要求,带着他们先见了明廷在南京对这些天外之物承担监视义务,如今赋闲在家的杨一清。

  随后便隐藏在密室之外,等待着杨一清传达出这些本质上还是冷酷贪婪的虫子们最后的选择。

  万幸——最后的结果似乎还算不错。

  它想到。

  王堂用眼神快速的扫了一眼那位名为王佐的锦衣卫的胸口。

  它可是知道,除了眼前封赏南京官吏的诏书之外,这位锦衣卫指挥王佐身上还携带着另外一封小皇帝提前写好的诏书。

  以应对最为恶劣的情况。

  所幸事情并没有朝着那个无可挽回的方向发展。

  它们这个种族虽然有着重重诡谲的手段,但实际上的战斗力非常的低下,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战力。

  相比于这个世界层出不穷的异种而言。

  但是它们的智慧却深不可测,这也是为何当初朱棣如此放心的将它们留在南京,作为帝国最为忠诚可靠的税官替明廷从南方源源不断汲取着营养。

  事实上,它们确实也是这么做的。

  因为契约的原因,它们几乎做到了凡人官僚所能做到的极限,并且对于明廷保持了极大程度的,远超凡人官僚的忠诚和高效。

  即使是在明廷接二连三的失败收缩的大背景下,它们也在南京竭尽所能的为北方的朝廷提供着维持着它所需要的一切资源。

  只不过唯一出乎朱棣意料之外的是,虽然他已经预料到在失去龙脉之后明廷会陷入一种急速的衰落之中,但衰落到连帝国的二都都无法掌控,而让这些虫子趁虚而入,甚至明廷根本没有觉察到自己正在被渗透,还是大大出乎了朱棣最初的构想。

  “天子圣恩,我等感激不尽!”

  随着第一位枢密使叩首,除了张晋眼中闪过几分异样的神色外,其他人也纷纷叩首,表示对明廷的臣服。

  “诸位快快请起!”

  彭泽扶起眼前这位不知道活了多久的老头子,手中的感觉不像是活人,倒像是一具干尸。

  “还请诸位赶快写封调令,调集兵马随我和王指挥前去擒获潜入城内的鲛人细作才是!”

第201章 鲛人也爱整两口

  “咕噜咕咕~”

  “噜噜咕咕咕——”

  金陵西侧的杂鱼铺内,几个伙计围着鱼缸,嘴里发出一阵奇怪的声响。

  此时刚刚经历了帽妖作乱的南京城,虽然官府已经多次声明那作乱的帽妖已经被朝廷钦差所拿,但依然有不少此地的居民仍旧心存疑虑。

  此时的南京街道上冷冷清清,偶有几个行人,也是在办完事情后脚步匆匆的向家里赶去。

  显然,城内依然人心惶惶,尤其是近来南京周边鲛人作恶的消息越来越多,而天子又率领帝国精兵南下,金陵城中大战前夕氛围剑拔弩张的氛围愈发浓厚。

  人们心情难免在这大战之前不自觉的变得沉重。

  杂鱼店是南京城西的一处贩卖海产的普通铺户,周围是许多贩卖海产品的铺户,在此地形成了一条铺行——南京城中一处铺行所经营的产品往往简单甚至单调,占据一整条街道,而在繁华的南京,像这样的铺行往往有数十之多,销售着各种各样的商品。

  由于南京不像北方,常年直面着来自北方蒙古人和东北女直人的军事压力,承平日久,商品经济格外繁盛。

  不过由于最近两年鲛人袭击沿海,掳掠商船,还是给这些金陵的商业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人流明显减少,显得有些凋敝。

  而此处大多数铺户在沿海都拥有着数艘捕鱼船,和几十个渔民为其服务。

  掌柜们大多操着一口流利的南京官话,谈吐儒雅,有些甚至还参加过科举,虽然达不到进士的程度,但往往有秀才甚至举人的功名在身。

  南方经济繁荣,不像北方常年处于战备之中,充斥着令人彻夜难安的肃杀之气的。

  此地对于商人的态度比起整个明廷还算温和,不似北方等级森严,而且宗族势力强大,相互扶持,仕途不通便走商路,供养下一代族中子侄继续科举,仕途畅通便反过来反哺的家族,购置田地,扩大商队——官商勾结,一地之士族豪强往往就是这样形成的。

  又有同乡同期同门等等利益链条,遍布全国,商人得道,便可向朝廷购买官身,虽不能直接买卖,但各地宫中镇守太监为了每年能向宫中交足银两,再加上贪欲作祟,中饱私囊,其各地掌管的如织造皇庄盐马车船等直属内廷的机构,若商人投献足够,以荣誉性的官职作为赏赐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不过显然,最西角的这间杂鱼铺子的老板和伙计连官话都说不明白,更不要指望着他们去巴结内监,进行政治性投献了。

  “大王那里还没有消息吗?”

  看着眼前这几个笨手笨脚的伙计,那个浑身的都笼罩在长袍之中,不漏丝毫手脚,头裹黑巾的,将整张脸都包裹的严严实实,只有一双眼睛留在外面的鲛人祭祀黑着脸,他厌恶的朝这些朝着铺内水缸中的大青鱼直流口水的伙计们恐吓性的低吼了两声。

  那些同样包裹的极为严实的伙计们像是被这一声低吼吓到了一般,连忙在恐惧中用讨好般的吼叫回应这位潜入城中尊贵的祭祀。

  “你们先下去——”

  在掌柜身旁,那位一刻不停的打着算盘,露出大半张脸的算盘先生抽了一眼门外的街道,确认并没有人注意到店铺内的异常后,对旁边的三个鲛人假扮的伙计吩咐道。

  “再去后厨检查一遍仪式用的材料是否都备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