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68章

作者:三月啦

  这些都是造纸术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产生的,赵泗就是想看看,自己给出了大方向的情况下,再给出足够的赏赐,这群匠人能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力。

  爵位!实打实的爵位!

  不更之下的爵位,赵泗更是能便宜行事,肆意封赏,他就不信,这些东西加上实打实的真金白银,还不能调动这群匠人们的创作激情。

  太多太多的发明创作,赵泗都记不得其核心所在了,毕竟上学的时候都没有好好听讲,很多时候,赵泗只能提供一个大方向以及一些细节上的补充。

  而且发明创作诞生,还得投入实用,普及开来,又涉及到产业的更新换代……这些都需要一个合适的规章制度,否则等到赵泗去世以后,一切就只能陷入旧的历史循环。

  正在深思其中细节之时,一个预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访客入郎中令拜访。

  驺奉……

  赵泗跟随驺奉学习了一段时间,讲老实话,驺奉的教导能力赵泗是认的,毕竟人家是实打实的阴阳家的当代领军人物。

  也是货真价实跟百家片过刀子的。

  不光是阴阳家本门造诣,对于法家,儒家,墨家,道家,等各大学派,驺奉都造诣颇深。

  当然,驺奉在讲课之中未免夹带私货,想要把赵泗往阴阳家的道途去领,赵泗并不介意驺奉的私货,只要有营养的东西,他都照单全收。

  总的来说,驺奉给赵泗的印象就是一个学问很高,人品不错,没甚么架子,教学起来轻松易懂深入浅出,使人闻之欲罢不能得学术大佬。

  不过这一次驺奉前来,是公文拜访,通过郎中令,拜访赵泗,属于正规的政务交涉。

  不过二者相处倒也没有那么见外,赵泗与驺奉二人隔案跪坐。

  “陛下已有准许出海之意,只是最近有些地方犯了难处,还要赵侍郎相助。”驺奉笑着开口。

  “其实先生不来,我总也要登门拜访的。”赵泗笑着摇了摇头。

  “之前漂泊海上,船员人心不定,故而有很多种子都未来得及寻找带回……”赵泗摇头失笑。

  之前情况特殊,人心不宁,兄弟们想的是归家,所以有很多关键的农作物赵泗都没有带回来了,这一次,却是不能忘了。

  譬如橡胶,棉花,金鸡纳树,这些东西对于大秦来说同样是重中之重,意义也不差红薯土豆多少。

  “陛下有意先至扶桑,问罪徐福,涉及海道航行,还请侍郎详解。”驺奉也提出了自己的需求。

  赵泗的海上航行经验。

  驺奉很早之前就明里暗里的撺掇着始皇帝让赵泗出海了,甚至于为了拿下赵泗,驺奉还打算让出这次出海的主导权。

  说实话,驺奉就是看上了赵泗。

  一来赵泗拥有丰富的出海经验。

  二来,赵泗的学习能力很强,驺奉教学之时,唯有赵泗的学习进度最快,和这群船员一样,赵泗之前所学同样甚少,但是赵泗是少有的没经过多少教导就能够勉强读懂书本深意之人。

  三来,赵泗王前亲近,驺奉未尝没有引入赵泗布置阴阳家未来的想法。

  相辅相成嘛,赵泗如果愿意,其实驺奉是想要收赵泗为关门弟子的,学习能力出众,又得王前亲近,人又正直,品行出众,驺奉已经年过古稀,到了这个年纪,难免有爱才之心。

  可惜,始皇帝的态度很坚决。

  驺奉豁出老脸也没有让始皇帝同意赵泗二次出海,更是直接敲定了赵泗入郎中令成为郎官培养的计划。

  赵泗不了解驺奉繁杂的想法,只是按照记忆,将所有曾经走过的航道一一绘制而出。

  这一画,就耗费了大约两个时辰,外加用了七八张缣帛。

  驺奉看着详细的海图自赵泗手中一一绘制而出,眼中带着感慨。

  不说别的,光是这份本领,都是独一无二的,出海那么多船员,如今已经开始征集,阴阳家弟子外加所有船员画出来的东西不如赵泗一人。

  “耗我阴阳家一众弟子和几百船员之力,倒不如你一人画的精巧。”驺奉看着密密麻麻的航道和上面一些详细的气候标注眼中满是感慨。

  阴阳家专门玩这个的,恐怕大部分也做不到走一趟就做出来如此精细的地图和地理气候标注。

  “先生谬赞了……”赵泗摇了摇头笑道。

  赵泗上一辈子就玩过孤身一人环游世界。

  为了这次壮举他上辈子不知道做了多少尝试,就是接了红牛赞助的那一次,最后的结局喜闻乐见,环游过半,打出了全剧终。

  赵泗是一个冒险和谨慎并存之人,他敢去尝试孤身一人环游世界,但是在开始之前他耗费了一年多的准备时间,查阅记录了大量的知识,包括洋流,季风,航道,天气测算,气候测算,风向测算预估……等等等等……

  这也就导致,现在他能够如此轻而易举的画出如此精密的航行图,这是正儿八经的两世之功。

  故而,赵泗很谦虚的拒绝了驺奉的称赞,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本是常理的称赞和谦虚,殊不料,驺奉反而摇了摇头看向赵泗开口道:“心有谦虚是好事,但却不能心无锐志!”

  赵泗闻言一惊道:“先生此话何解?”

  驺奉却笑而不语,开口问道:“陛下将你调入郎中令为侍郎,有些可惜了,你可愿再次随船出海?倘若出海,封侯也未尝可知。”

  赵泗见驺奉故弄玄虚,心感怪异,不过对于驺奉的提议还是选择了拒绝。

  还出海呢……始皇帝命都快没了,现在当务之急是养好始皇帝的身体,确保始皇帝春秋鼎盛。

  赵泗当然想出海,问题是始皇帝不能离了自己,离了自己顷刻之间就有暴毙的风险,就算封侯了有什么用?等到出海归来都汉朝了,秦朝的爵位汉朝可不认,到时候自己咸阳那十几顷田地和家里如花似玉的使女岂不是要便宜刘邦那老小子?

  “哈哈……”驺奉收起海图,摇了摇头发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

  “如今你已为侍郎,可曾治学?”驺奉将绘着海图的缣帛揣入怀中开口问道。

  “倒是未曾……一时之间也不该从何学起,我后学未进,学业未定,诸子百家,总都想看看,却不知该师从何处。”赵泗开口回答道。

  “我将久留咸阳,你若有意,可来寻我学习。”驺奉开口。

  赵泗闻言大喜,他到现在还没有想好自己的治学目标,苦于不知该师从何处,在蓝田大营那段时间向驺奉请教学问,可以说受益匪浅。

  自己读书,确实有很多很多疑问。

  而且驺奉也并非要让自己拜师,学道阴阳,这就是货真价实的大人情了。

  不拜师,人家还愿意教……虽然驺奉作为阴阳家的当代代表人物,讲解之时会夹带私货,但是赵泗无所谓。

  他愁的是不知道找谁教导自己。

  “如此,日后恐怕少不得厚颜叨扰,有劳先生了。”赵泗站定躬身行礼。

  驺奉却只是笑了笑回礼以后大踏步迈出屋门。

  “图绘的很好,就是字,差了些。”驺奉意有所指。

  赵泗这个小家伙,奇怪的很……

  很谦虚,甚至谦虚的过分。

  正值二十出头,本该锐利的年纪,却无多少锋芒……

  驺奉能够感受的出来赵泗的谦虚是发自真诚,谈及诸子百家学问,赵泗也是如此。

  之前短暂的教过赵泗一段时间,驺奉就已经有所察觉。

  这小子诸子百家都想学,诸子百家的好处都想要。

  提出自己的见解的时候却畏畏缩缩,瞻前顾后……尽管驺奉多次肯定赵泗的看法很不错,很有建设性……

  “诸子百家……一个样罢了……”

  驺奉哑然失笑……赵泗这小子,敬畏过甚了啊!

  若是终日如此,谈何治学?

第一百零八章 张良初闻新粮产量,心态爆炸!

  另一边……遥远的六国大地之上,忽而惊闻秦国自海外寻得仙粮,亩产几千斤,无不震惊。

  这个时代的消息传递是需要时间的,民间的消息广泛传播需要一年乃至于更久的时间,而贵族之间有自己的消息渠道,相对来说速度会更快。

  更何况始皇帝已经约为文书,传至下辖郡县,六国旧贵族各有自己的圈子,虽然六国已覆,但他们的家世权势的基本盘还在,像这种轰动性的消息,在民众尚未广泛得知之前,贵族圈子里已经引来了一阵震惊。

  东海地界,秽国旧地附近……隐性埋姓躲避追捕的张良正藏匿于沧海君门下,充为门客。

  沧海君原是东夷秽人的一个君长,地理位置大概在沧海郡附近。

  《管子·小匡》提到过,“秽人,北至于孤竹、山戎、秽貊。”

  《三国志·魏书·东夷传》称濊:“濊南与辰韩,北与高句丽、沃沮接,东穷大海,今朝鲜之东皆其地也。”

  即夫余、沃沮、高句丽等族的居住地都是古秽国的势力範围,所以这一区域内的东夷人都被称为秽人。

  基本上东半岛乃至于一部分陆地和岛屿群,都是秽人活动的区域,国家族群林立。

  沧海君就是其中一国君长,不过地理位置比较尴尬,比较靠近中原区域又没有脱离陆地板块,于是在大秦一统天下的扩张过程中,顺手被大秦从地图上抹去。

  这地方的人统一称为秽人,各种小国和部群加在一起被统称为古秽国,实际上压根就没有所谓的秽国,只不过是国家族群太多,人口太少,势力太弱,中原地区懒得单独记载,干脆整合到一起称为秽人和秽国罢了。

  国家覆灭以后,沧海君虽失其国,但有贤名,有众多部众,再加上地处中原文化的辐射区域,而沧海君又有往海上岛屿走私交流的路子,于是也就慢慢的和附近的亡国贵族混到了一块去。

  到了如今,沧海君越来越不像个东夷秽人,而像是一个正儿八经的中原贵族,再加上一群落魄贵族的吹捧,沧海君也就在东方临海地界坐实了沧海君的名头。

  多年前,同样是亡国贵胄之后张良拜访,张良祖父三代皆是韩国大相,是正儿八经的韩国顶尖贵族后裔,自然受到了沧海君这个冒牌中原贵族的隆重接待。

  张良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始皇帝大巡天下的一段路线,上来直接摆明了自己要反秦刺杀的雄心,沧海君大为感慨其气魄,选择了鼎力支持。

  于是家世落魄的张良自沧海君这里得到了大力士,精兵若干,铠甲武器若干,以及大量钱财支持。

  于是惊心动魄的博浪沙刺杀诞生了!

  张良令大力士投锤以掷始皇帝车架,可惜……始皇帝的车架足足有十几个,张良也分不清楚到底哪个才是,误中副车以后仓惶逃亡。

  在沧海君的帮助和接应之下,张良被引渡至海外秽国隐性埋名了一段时间。

  后来张良自行离开……如今的张良游历天下,学得了一身本事,再也不是曾经只会想着用刺杀解决问题的莽撞少年。

  “婢女生的赵政!”

  沧海君的府邸之内,一个相貌阴郁的中年男子一脚踹翻了案几,尔后似乎还不解气,将散落在地上的竹简踢的七零八碎。

  经历了复杂的拜师学艺的过程以后,张良本以为自己已经洗尽铅华,但是,就在刚刚,确定了秦国三种高达千斤的海外新粮作物以后,张良还是抑制不住心中的郁郁之气。

  张良,韩国贵族,祖父张开地,连任战国时韩国三朝的宰相。父亲张平,亦继任韩国二朝的宰相。

  说是一个韩国,半个张家都不为过!

  两代人五个朝代的经营,让张家把控了韩国的经济政治,甚至是世袭罔替,如果不出意外,张良作为第三代,等到父亲的时代落幕,他就是韩国新的宰相。

  只是很可惜,意外总是会如期而至,好不容易熬到了张良的时代,韩国已逐渐衰落。韩国的灭亡,使张良失去了继承父亲事业的机会,丧失了显赫荣耀的家世和地位。

  张家到了这个地步,真的是个韩国休戚与共了,毕竟整个韩国都说不清楚到底是韩国国君的还是张家的。

  他秦始皇灭的那是韩国么?灭的是张家!

  故而,张良的反应比韩国的国君都还要激烈,对于张良而言,秦始皇灭韩,那真是无异于国仇家恨皆系于身。

  少年时期,满腔郁恨!

  正值沧海君的国家也被秦国顺手抹去,二者一拍即合,就制订了博浪沙的刺杀计划。

  博浪沙张良刺秦,一时间闻名遐迩。

  六国旧贵恨始皇帝的人不在少数,派出去的刺客更是多以千计,但是大家多少都有点脑子,哪会自己以身犯险,刺杀也不过是有枣没枣打一杆子,哪会像张良一样自己愣头青亲自往上冲?

  对于张良的亲身刺杀行动的失败,六国旧贵表示了高度的赞扬,张良的显赫身世也让张良能够倚仗地方贵族屡次脱身的关键。

  只可惜功亏一篑只能亡命天涯,好在亡命天涯的途中,张良也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奇遇,得到了黄石公的教导。

  同时,在亡命天涯的途中,张良见识了各种形形色色之人。

  心中的一股热血已经尽然消退,洗尽铅华,只剩下国仇家恨埋藏心底。

  亡命天涯,同时也是一种修行。

  在这期间,张良亲自踏过大多数土地,见到了芸芸众生,真正意义上做到了脚踏实地,心中对于秦始皇的满腔仇恨虽然丝毫未减,但是对于秦始皇的重视却在不断增加。

  他的所有的人生经历都在告诉张良一个事实,现在的秦国,已经处于强弩之末!

  秦国,皆系于秦始皇一人之身!

  秦始皇只要暴毙,秦国顷刻之间就会发生足以翻天覆地的剧烈动荡!

  非常人不可挽救……

  越是看清楚这些,张良的心也就越宁静,他在不断的寻找秦国的破绽,只等在关键时候,给予秦国致命一击。

  但是……

  凭什么?

  亩产九百多斤的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