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459章

作者:三月啦

  孔雀帝国衰落在即,哪怕没有外部干涉这个刚经历过大一统的帝国也不能再抑制内部矛盾,用不了多久就会分崩离析。

  如果按照历史的进程,孔雀国再经历过一段时间的乱世以后还会重新迎来统一。

  这是赵泗所不能接受的事情,四分五裂的孔雀国才是好孔雀国。

  得亏巨车王是个昏庸无能之君,倘若对方是一个有为之君,国力强盛。届时就算拒绝和大秦的贸易,大秦又能如何呢?

  赵泗不允许世界上还有一个有底气和大秦说不的国家存在。

  “这想的也太远了……”李斯摇头笑了笑。

  “不谋万世,何以成万世之基业?”赵泗摇头失笑。

  二人闲谈之际,洗漱着装完毕的始皇帝也在宫人的随同之下走了进来。

  “新法典呢?”始皇帝看向李斯,李斯将写好的新秦律恭敬的递给始皇帝。

  名字倒是没有变,还是秦律,只不过内容已经大相径庭。

  因为始皇帝看过初本的原因,因此始皇帝只是随意翻阅一下,看起来没有什么太大疏漏就顺手递给了赵泗。

  赵泗接过新秦律以后大概翻了一下。

  一个月的时间是最后的修订时间,实际上也没什么太大的内容改动,只不过是一些细微的条文进行了修改,改动最大的是关于商业方面的律法条文,赵泗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框架已经立好了,后世不管是删是改,都能够在这个框架进行,至于目前一些细微的问题,放在当下的局势来看,也都不是问题,充当过度已经足够。”赵泗点了点头开口说道。

  “你觉得新法如何?”始皇帝复又看向扶苏开口问道。

  “乃治国之法!”扶苏点了点头开口说道。

  “比起来旧法,新法才算是真正的万世之基。”停顿片刻,扶苏又补充了一句。

  始皇帝闻声有心想要阴阳怪气一下自己儿子坚持的分封制但是想想也作罢了。

  扶苏是感情高于政治,推崇分封制的源动力因素一部分是为了国家,一部分是为了私情。

  虽然对其他孩子关注度不高,但说到底也是自己的孩子,扶苏身为大哥愿意为兄弟们着想是好事,总比屠戮兄弟的混账好的多。

  当然,主要因素还是始皇帝现在已经没有继承人之忧。

  扶苏顶破天也就是作为一个过度存在,真正被始皇帝视为自己继承人的是赵泗,真正寄予厚望的是小稚奴。

  选择多了,相应的对扶苏的要求也低了不少,要求低了,始皇帝也就发现,扶苏这个长子,除了脾气拗了一些以外,其实也没什么大毛病。

  父子的关系进一步得到和解,但是指望这两位父子能够亲密无间那恐怕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闲谈之际,礼乐声起……

  秦国虽不是以礼治国,但是相应的礼制也十分完善。

  这道礼乐是提醒臣子们端正形象,尽快准备就绪,君王就要入场了。

  闻听礼乐,为人臣的李斯自然忙不迭失的收拾一番先行离去。

  礼乐复起三遭,已经准备好的始皇帝扶苏和赵泗一并在宫人的拱卫之下走出。

  始皇帝身高两米多,赵泗一米九多,扶苏也一米九多。

  从长相上来看三者不管是哪一个都绝对是颇具威严之气。

  始皇帝不必多说,扶苏更显敦厚,赵泗则颇具英武。

  三者皆着礼服,身高,气场,一同出行带来的压迫感近乎拉满。

  三圣同朝!

  这是坊间流传许久的闲谈。

  毕竟扶苏和赵泗的风评一直都不错,因此也能称之为圣君。

  再加上先前始皇帝放权的原因,这种闲谈其实也算是政治环境转向宽松的一种表现。

  不过实打实的说,这还是大秦第一次严格意义上的三圣同朝。

  以前都是始皇帝居主,赵泗陪于侧,扶苏作为储君虽然独立于百官,但也不像赵泗一般坐在始皇帝身边。

  而今日……

  始皇帝居于主,扶苏居于右,赵泗居于左。

  群臣叩首礼拜,三者一并接受群臣的见礼,真正意义上的三圣同朝,也算是打破了一些对于始皇帝扶苏父子关系不合的谣言。

  礼乐再起,群臣礼拜……

  “先前泗儿召开朝会,议论旧法得失,既言,旧法已不适当今之秦国,朕许丞相李斯,重修秦律,今日新秦律成,朕许将作少府刊印百册,已供诸公卿评校。”始皇帝环视群臣,沉声开口。

  话毕,中车府令黔带领一队宫人,捧着托盘列队而来。

  自三公九卿起,人手一本新秦律以为观摩。

  虽然,明眼人都知道新秦律恐怕早已经定下,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对新秦律内容的好奇和憧憬。

  接到新秦律以后,满朝文武各自翻阅,一时之间,朝堂静谧的只剩下翻阅之声。

  始皇帝的气场还是足的,赵泗居上位时这种情况必然不乏窃窃私语,始皇帝居上位,说是看书那就真是看书,纵然有些心潮澎湃,但也抑制住了交头接耳的欲望。

  时间,一点一滴的流逝……

  始皇帝硬生生等了一个时辰的时间。

  虽然让群臣评校只是装装样子,就算有人反对多半也是无用功,但该给的时间始皇帝还是给足了。

  赵泗注意到基本上在场大多数人都已经简略翻看过一遍以后,轻轻提醒了一下自家大父。

  始皇帝冠冕之下肃穆的面容终于有些变化。

  眨了眨有些犯困的眼睛,始皇帝沉声开口。

  “朕见诸卿皆已看过,今日议论新秦律之令,若有错失遗漏之处,尽皆言之。”

  群臣为之束声,因为摸不清楚始皇帝的态度,就算有意见的人一时半会也不敢开口。

  李斯要避嫌……冯去疾没有意见,王翦沉默了片刻以后第一个开口附和。

  话倒是没有什么营养,无非就是表示新法很好,相比较于旧法更加适合大秦,至于有什么问题,恕臣年老眼花,挑不出来什么毛病。

  算是抛砖引玉……有身为太尉的王翦开了话头,群臣纷纷开口。

  其实到这里变法已经敲定,除了旧吏以外,恐怕没有人不支持变法。

  但是旧吏,实在很难违背始皇帝的意志,再加上李斯的公然背叛元气大伤,因此旧吏普遍也只能装死,任由变法。

  一时之间,大秦朝堂众正盈朝,欢快无比的确定新法相比较于旧法更适合当今大秦的事宜。

  后续确实有官员提出了一些细小的纰漏,有确实有用的,也有一些算是鸡蛋里面挑骨头,不过基本上新法典的宗旨已经得到了承认。

  因此始皇帝也不犹豫,命令李斯当场进行备案修改。

  一场朝会,因为群臣不断的补充和建议,一直持续到了太阳落山。

  新秦律基本上也都没什么毛病可以挑了。

  始皇帝见大局已定,欣然开口:“传召,即日起,废除旧法,定立新法,传于天下各郡县,张贴布告,吏告百姓,昭告天下,咸使闻之。”

  新秦律,在这一刻,真正意义上具备了法律意义。

  当然,至于新秦律完全落实到地方,恐怕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但是赵泗心里很清楚,从这一刻,大秦,已经彻彻底底的和过去割裂。

  完完全全的割裂!

  事实上并不是赵泗有这种割裂之感,今日参与朝会的满朝文武皆有这种感觉。

  旧吏皆如丧考批,失魂落魄,亦不乏有人怒视李斯,当然更多的还是对李斯的恭维之声。

  背靠始皇帝和赵泗,再加上新秦律的确定,谁都知道李斯的权势将再度踏上一个新的巅峰。

  而新吏群体自然如破开云雾得见天日……

  对于新吏群体而言,新秦律的确定只是一个开始,随着新秦律的确定,曾经遭遇贬谪弃用的新吏自然而然也会随之复起,属于旧吏的时代落幕,属于新吏的时代将会正式到来。

  至于诸子百家乃至于天下众生,也终于可以松一口气。

  天色已经黯淡,但是今夜,注定是一个无眠之夜。

  随着大朝会落下帷幕,不知道有多少人奔走传递消息。

  天下的有才之士都汇聚于咸阳,对于这场朝会的关注,新旧更替的关注几乎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

  可惜,大秦的宵禁制度让所有人有一种心潮澎湃无处发泄的感觉。

  直至翌日太阳照常升起之时,宵禁刚刚结束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人汇聚于咸阳官府之外。

  随着时间的流逝,纸张的应用已经逐渐开始朝着民间涉及,天下人对于纸张这种新的书写载具已经不再陌生,所有人也都习惯了大秦通过张贴告示广而告之的政令通知方式。

  今日主动汇聚于此,等的自然是,新秦律的确定。

  官府还没开门,已经被堵的水泄不通……

  放在以往这就已经涉及犯罪了,但是昨日新秦律已经生效……

  衙役吏员费着功夫推搡着人群张贴告示……

  很显然,咸阳官府也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刚刚上班告示就已经贴出来了。

  告示张贴好以后,拥堵转眼之间换了个地方,所有人目不转睛的盯着告示的内容。

  “旧法去,新法至!”

  告示字数不少,但是总结下来,只有这六个字而已。

  “从今以后,再无酷厉之法!”

  “秦法变了!”

  有人高呼,有人喝彩,有人高呼始皇帝英明,遥遥行礼,自然也不乏对于太孙殿下的夸赞和仰慕。

  秦法!和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

  因此哪怕不是士子,哪怕是贩夫走卒,也都自发的汇聚打听变法之事。

  只不过告示只张贴了变法之事,却没有张贴新秦律的内容,因此,在没有亲眼见到新法之时,亦有人惴惴不安。

  知识分子还好,对变法风向大多都有所了解,心忧的是老秦人,毕竟他们已经适应了秦法,哪怕秦法再怎么残酷,他们也已经学会了再其下生存延续。

  改变,就是未知!

  好再!这种情绪并没有来的及扩散开来就已经冰雪消融。

  无他,有秦吏手捧新秦律出来亲自讲解新秦律内容了。

第二百二十四章 卑微的老秦人!狂喜的老秦人!

  当秦吏开始讲解新秦律的内容的时候,最惊讶的莫过于生活在咸阳的老秦人。

  老秦人是秦国的中流砥柱,也是商君法驯化黔首的显著成果。

  他们学会了再残酷繁杂的秦法之中生存,学会了抓住那一点微不足道的希望,为大秦一统天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再六国黔首看起来重若泰山的秦法他们已经完全适应,甚至不觉得这样残酷且繁杂的秦法有什么难以接受的。

  自商君变法,已过百年之久,经过了数代君王。

  对他们而言,秦法已经根深蒂固的融入了他们的生活,已经不再是人为制造的律法,更像是大自然的残酷环境,不像是人铸就的法典,更像是自然铸就的天条。

  不能更改,只能适应……

  于他们而言秦法已经不仅仅是法,是严寒,是酷暑,是雷霆,是暴雨,是残酷且人力不能更改的大自然。

  这已经不是反抗不反抗的事情了。

  事实上打商君制定了秦律以后,关中地区老秦人的反抗就已经开始了。

  只不过每一次都无疾而终,最终反抗的幅度越来越小,越来越小直至消亡,乃至于到了如今,已经下意识的认为这是无法反抗只能接受的命运。

  他们用了几代人的时间,学会了顺从。

  而现如今,秦法变了!

  旧法废除,新律颁布!

  因为以法治国的原因,关中的老秦人绝对是法律意识最浓厚的群体,同时也是最关心律法变更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