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377章

作者:三月啦

  譬如……

  自家的好圣孙,虽然缺乏帝王教育,但是自己的人生和时间还长,自不必如此强行将少年人锁在深宫之中如同喂猪一般将所有东西都生生的灌进肚子。

  这当然很累,始皇帝心知肚明。

  尽管自己因为种种原因很早就开始经历这种劳累且从不放手。

  但落在自己孙儿身上的话。

  明明是能够看出来自家孙儿惫懒的性子,哪怕心里有再多期望,终归会有些心疼。

  老人的想法常常如此,总想让子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真要严格要求的时候,心头一软,又觉得自己吃过的苦没必要再让孩子走一遭,盘算盘算,自己还算年轻,却还想给孩子留些余地。

  所谓惫懒,偷闲……

  倘若没有任何影响的话,谁又不喜欢懒着?

  没有人从一开始就是工作狂魔。

  刚刚登基的时候,才是始皇帝最快乐的时光啊。

  那个时候,他满腔信任的将一切托付于自己的母亲和相国。

  所谓工作狂……无非是没有一个真正的可以放心托付的人罢了。

  赵泗去了兽苑和五谷园,仅留下始皇帝一人于大殿之内沉思。

  自己又急躁了么?

  或许是的。

  但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在这个时代确确实实已经到了暮年阶段。

  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始皇帝是独断专行的背后是对一切的不信任。

  自己真的能长命百岁么?

  回想起来前几年自己身体江河日下,乃至于甚至能够感受到死亡的步步逼近,始皇帝心中其实是怀着最坏的态度的。

  可是自己的孙儿会骗自己么?

  出海归来,种种神异……其实赵泗身上是带点神话色彩的。

  乃至于始皇帝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将赵泗视为祥瑞。

  后来身世揭露,始皇帝甚至生出过一种天命在我的感觉。

  赵泗是干什么去的?出海寻仙的。

  在赵泗认真的告诉自己一定能够长命百岁的时候,始皇帝有那么一瞬间甚至怀疑赵泗是不是在海外遇见了什么。

  这还是自家孙儿第一次对自己如此开诚布公。

  好在……

  寻仙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长生的执念已经消融了许多。

  始皇帝并没有选择刨根问底。

  也没有往赵泗是不是藏了什么仙药。

  没必要……

  想想赵泗跳脱的大脑,始皇帝坚定不移的认为,倘若有什么延寿秘术,这小子决计是不会藏私尽数用在自己身上的。

  这小子巴不得自己在前面继续顶着,好多偷闲几年。

  “百岁啊……”

  始皇帝手指在案几之上扣动。

  那确实,大可不必如此急躁。

  最起码,如果可以的话,倒也不必让自家好圣孙忙的颠三倒四。

  至于皇帝?大位非赵泗所愿。

  那就没办法了……

  始皇帝作为长辈唯一的溺爱,也就是趁着自己时间还久,给赵泗多一些空间和时间。

  最后,终究要让他来肩负这一切。

  唯有赵泗能够继承自己的意志,这是始皇帝从未动摇的想法。

  尤其是在赵泗说出那句我要做皇帝之后。

  天底下,没有人比他更适合这个位置。

  ……

  时间一点一滴的飞逝……

  转眼之间,赵地彻底平定的消息飞入了咸阳。

  是彻底平定,而非平叛功成!

  意思是,作为诸侯国,赵国不仅仅平定了赵国的叛乱,并且顺利的执行了迁王陵令,同时对地方贵胄和世家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诸如李先等赵地大贵胄在萧何等人的配合以及大军的镇压之下被连根拔出。

  没有账本没有田契并不是问题,直接强行再分配就行了。

  萧何在干这种事情上是专业的。

  一时之间,赵国安定。

  萧何约法三章也为人津津乐道。

  只不过颇受微词的一点就是萧何打破了很多规矩,譬如他的约法三章,譬如罪犯戴枷办案。

  譬如……

  钱财和人一点都没送来咸阳,送给咸阳的只有几个首恶的首级。

  就这,还在那表示让中央支援一点人才和财赋。

  有枣没枣打一杆子嘛,颇为令朝臣唾弃。

  只不过令人没想到的是李斯还真就调拨了三百吏员前往赵国。

  李斯可能会站在赵泗这边所有人都想过,可是没想到李斯动摇的如此彻底。

  只不过时值立储的关键档口,除了少数一些人上书以外,倒是诡异的安静。

  李斯面对些许微词自然也是唾面自干,继续执行。

  三百吏员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扔在诺大的一个赵国也不过是杯水车薪。

  只不过是为了表明态度罢了,现在天底下哪里不缺吏员?

  再怎么说现在李斯也是大秦的丞相,而非赵国的丞相。

  于是三百被李斯精心挑选的幸运儿带着死了妈的神情踏上了前往赵国的路。

  是的,他们的心情并不美妙。

  准确来说,每年关内都有一批吏员被迫前往六国之地,每一个离开关中的吏员心情都不怎么美妙。

  大秦一统只是疆界的一统,很多东西其实都没有达成共识。

  譬如在吏员方面,依照思想可以分为以酷厉严格著称的旧吏,以人为本的新吏。

  而从地域上可以分为关内的秦吏以及关外六国的新地吏。

  因素很多也很复杂,总之关外的新地吏打破脑袋想要进入关内,关内的秦吏则用尽一切努力不想被刷到关外。

  关内和关外完全是两个世界,谁愿意去关外啊。

  钱少,事多,还全是刁民。

  不像是关内,老秦人对律法的敬畏根本不需要他们多费口舌。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代对于吏员调控,通常都是在关内业绩考核比较差的,才会被分配调剂到关外。

  ……嗯,赵泗最近也在关注这个问题。

  总之就目前而言,每年大秦的关内都不停的在向天下输出秦吏。

  出身关内的秦吏在面对新地吏的时候也天生高人一等,仕途上也更加通畅。

  潜规则,到处都是,哪怕是以律法著称的大秦。

  当然,这些都不重要。

  现在咸阳的头等大事是,韩信的归来!

  一战功成,以一万兵马定东胡于月氏!

  达成了如此传奇战绩的韩信在捷报奏出以后就成为了咸阳的议论核心。

  毕竟他的战绩太恐怖了……

  谁能够着想到,大秦在北疆和匈奴折腾了十几年几十年,韩信一战就直接把东胡和月氏定了?

  韩信一个人打下来的疆土,相当于大秦经营北地百年之功,另外再翻个倍……

  这种战绩,哪怕是放在大规模战争不断的战国,都是排的上号的了。

  因此在始皇帝下令使韩信回转咸阳以后,所有人都密切关注着韩信的行程。

  而今日,大秦新贵,一战而定阴山的年轻将领,赵泗的门客,终于抵达了咸阳!

第一百四十九章 融洽的爷孙关系!

  “韩信回来了!”冯去疾眼中露出亮光。

  “回来了好……”王绾浑浊的眼中露出几分喜悦。

  “韩信于陇西立下大功,一战定东胡月氏,扩地数千里,以全几十年之太平,不论如何,陛下总要召开朝会,只是不知,近段日子,陛下对于立储之事……”王绾开口问道。

  “右相没有关注这些事情么?”冯去疾声音有些诧异。

  “我不居城内,对于这些事情,没有冯御史了解。”王绾说着说着咳嗽了两声。

  随着时间的流逝,王绾的影响力不可避免的开始衰落。

  虽然,他是从始皇帝登基那一天就活跃在朝堂之中。

  先前虽然实权被李斯霸占,但到底也是名义上的百官之首,右相的位置让了,退位让贤以后,王绾的羽翼逐渐消减。

  主动离开咸阳回到老家居住以后,消息渠道就更少了几分。

  王绾算是年龄比较大的,当年的老朋友现在还活跃着的,也就只剩下冯去疾一个了。

  因为离开了朝堂,王绾也在主动将自己所剩不多的政治势力向冯去疾移交。

  好在,冯去疾对王绾还算尊重,最起码在关于立储之事,冯去疾总会来询问王绾的意见。

  “听从右相的意思去上奏再言立储之事以后,陛下已经不再像先前一样留中不发了,就近期陛下的回复来说,有拿出来公开议论的意思了。”冯去疾开口回答道。

  “小公子的赵国,现在平定了么?”王绾复又开口问道。

  “已经平定了,张苍到底是有能能耐的,小公子麾下门客也皆有治理一地之才,用不了几年,赵国恐怕就会因此而强盛。”冯去疾开口说道。

  “这便好了,如果不出意外,陛下应该用不了几天就会召开大朝会了,一为韩信表功,二为议论立储之事。

  既然陛下想要的东西已经达到了,那长公子的储君之位想来会因此定下来了,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事情么?”王绾继续开口问道。

  “倒无甚大事,就是长公子的妻子芈氏近段时间颇有微词。”冯去疾开口回答道。

  “是因为昌意公子么?”王绾开口问道。

  “是啊……芈氏智短,长公子突然多出来一个妻子,多出来一个孩子……”冯去疾叹了一口气。

  “那长公子有什么态度么?”王绾继续开口问道。

  “听说长公子因为这种事情申斥过一次……”冯去疾叹了一口气。

  芈兰的没脑子行为确实令他很不爽,也令他很不理解。

  芈兰一直以正妻自居也就罢了,可是从法理上来说,长公子是没有正妻的,不仅长公子如此,大秦十八个公子皆是如此。

  确实,长公子最开始确实得到过楚系外戚的帮助,甚至于始皇帝能够被立为储君都离不开楚系外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