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338章

作者:三月啦

  “融了?”始皇帝脸上露出几分笑容往前走了几步。

  “是融了,只是陛下……”奉常脸上带着不确信的表情。

  始皇帝皱眉,只以为发生了意外,近前一看,祖宗遗骨,居然发生了此等变化。

  始皇帝见状也显得颇为惊讶,周围人都没什么经验,因此始皇帝最终还是把问题扔给了奉常。

  “如这般情况,可有记载?”始皇帝开口问道。

  “并无记载,闻所未闻,亦见所未见!”奉常开口说道。

  “你主祭祀之事,能够沟通祖宗,这样的事情,您知道是为什么么?”始皇帝开口说道。

  宗族祭祀,大约总有一个经常被祖宗托梦的长辈。

  但是这玩意……懂得都懂。

  负责祭祀的族老那里见过这般情况?

  不过好在……

  玉在传统文化之中,向来带着美好的寓意和象征。

  融骨认亲,掌骨玉化……

  不管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从玄幻的任何一个方面出发,这都不是一件坏事。

  融了么?融了!

  融了那就说明赵泗已经得到了祖宗的认可。

  为啥会玉化呢?

  “玉,山石也,况山石所不同,玉乃石之美者,山之珍,石之贵也!

  今既血已融骨,即为祖宗所述,小公子确系宗室嫡系。

  祖宗遗骨受小公子血所玉化,概祖宗以此而言,小公子,人之珍美,天生富贵也!”

  嬴传没有太多经验,但并不妨碍他在这方面就是权威。

  况且本身就是干这玩意的,本身自己不信恐怕时间久了也要信上三分,先祖遗骨玉化,怎么看都是一件好事,而始皇帝对赵泗的重视和喜爱更不用多说,嬴传自然而然就根据自己所知说出了这样的一番结论。

  公子泗!

  人之珍美,天生富贵!

  始皇帝闻声,脸上露出了笑容,唯有一边的赵泗听的云里雾里。

  他当然不信这一套,眼下出现了这么反常识的一幕,赵泗也只能把结果归咎在自己的身体在璞玉光环的改造之下已经彻底的异于常人。

  下意识的,赵泗就开始好奇,这玩意,给人喝了,会有什么效果?

  不会能延寿吧……

  当然,现在不是纠结这些的时候。

  融骨认亲获得了大圆满成功,更不用说还出现了此等奇景,有族老背书,赵泗的宗室身份在这一刻终于是真正意义上的板上钉钉了。

  那么接下来自然而然就是认祖归宗了……

  赵泗打从出生就漂泊在外,从未祭拜过祖宗先祖,至于祖宗更是没有见过赵泗这个遗失在外的孩子。

  而在古人的观念之中,人肉体的死亡并不代表真正意义上的死亡。

  祠堂排位香火还在,祖宗也就还活着,于生者同在。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赵泗的身份确定以后,也应该把这个在外面长大的孩子带到祖宗面前去看一看,认一认。

  这一次,是始皇帝和扶苏于赵泗一同。

  因为严格意义上来说赵泗是始皇帝这一脉的,要拜也应该先拜嫡系先祖。

  不过在这种场合下始皇帝这个爷爷兼大秦皇帝也算是小辈,面对祖宗排位始皇帝也得乖乖行礼。

  赵泗跟随在始皇帝和长公子扶苏身后,一个一个参拜,一个一个上香。

  在这一刻,就好像香火供奉之下的那些排位并非是冰冷的木头,好像每个人都还活生生的坐在那里,而始皇帝扮演着一个既是长辈又是晚辈的角色,将自己的孙子一个一个带到他们面前,让他们瞧个新鲜。

  简单祭拜以后,就算是认祖归宗了。

  当然,这并没有结束。

  现在拜的是灵位。

  之后赵泗还得郑重其事的祭祖。

  说白了,现在是电话通知一下。

  赵泗准备好了,还得亲自登门拜访,去给祖宗们问安。

  至于登门拜访,自然就是亲至陵寝祭祖祭祀了。

  这么一想,阴森森的感觉自然而然也就没了,反而充满了特殊时代下人们对家的期盼。

  这里有的并不仅仅只是严肃和沉闷,就像现在,始皇帝脸上是带着笑容的。

  而嬴传则在赵泗认祖归宗结束以后,郑重其事的焚香祭祖,请出族谱。

  尔后,在众目睽睽之下,将嬴泗的名字写在了族谱之上。

  是的,嬴泗。

  从现在开始,赵泗既可以被称为赵泗,也可以被称为嬴泗。

  值得一提的是,赵泗还有一个和他名字同音的老祖宗。

  如果按照孔老夫子那一套,自然就要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然而这一套真正意义上严格实施得等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了。

  况且赵泗的名字其实是同音不同字,并没有太多避讳,历史上和先祖同音的皇帝虽然比较少,但还真不是没有。

  赵泗之前还担心这个问题,担心自己会因为避讳的原因而改名,而现在却是大可不必担心了,因为他的名字已经被宗室记录在册。

  始皇帝看着嬴泗二字落于宗族谱序之上,脸上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

  又看了一眼站在自己身边毕恭毕敬一副人模狗样的赵泗,脸上的笑容更甚。

  谁能想到,自家的好圣孙,就连融骨认亲认祖归宗之时都有异象?

  人之珍美,天生富贵!

  端是祥瑞!

  况且,始皇帝掌握的,还有嬴传这些族老不曾掌握的信息。

  譬如自家的好圣孙,是能够提升粮食亩产令三牲六畜变异,其豢养的琥珀端可称之为祥瑞。

  然而祥瑞的并非高产的五谷和三牲六畜以及琥珀,实为自家的好圣孙。

  所以,说这番话的嬴传或许内心都不敢确定。

  但始皇帝,却已经完全笃定坚信!

第一百一十四章 你来当赵王如何?

  融骨认亲和认祖归宗是私底下进行的,但是在这个娱乐匮乏的时代,赵泗……嬴泗的名字被正式收录族谱,这样的大消息依旧不可抑制的传播开来。

  现在的天下很乱,咸阳的舆论话题很多,但是在这一刻还是被这个重磅消息给压住了。

  归根结底在于赵泗的地位太过于特殊。

  倘若他仅仅只是一个普通的私生子,那或许并不会引起什么轰动。

  但赵泗在认祖归宗之前,就已经是始皇帝最亲近的臣子,其地位诺大的朝堂更是无人能比,出入宫禁都无需通禀……

  而最关键的是,他还是长公子扶苏的儿子。

  同时,他的母亲出自于赵国宗室族长的亲妹妹,虽是私生子,但是论出身也同样尊贵。

  而且!

  现在赵泗起居歇息皆在皇宫,居住的还是始皇帝的旧居。

  虽说隔代亲,可哪有这个亲近的道理?

  赵泗就算没有正式成婚,可也是二十多岁的大小伙了,要知道扶苏可是十三岁就被始皇帝打发出宫单独居住,而除了赵泗之外,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孙子能够在皇宫之中居住。

  更不用说始皇帝现在每天处理朝堂政务,都会带着赵泗,和赵泗同坐一案。

  这一点,三公九卿都可以认证。

  更不用说赵泗得到的批语,人之珍美,天生富贵,这样带有几分玄幻色彩的评语被始皇帝亲自认可,不管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说,都可以看出来始皇帝爱孙之心切。

  因此……

  在这个特殊的时候,扶苏的门客以及支持者共聚一堂,为此刻的大好局面而欢呼喝彩。

  这次宴会,由资历最高的在野右相王绾召开。

  其次有冯去疾,白应,龚休……

  三公来其二,九卿来其五,更有老氏族出身之人……

  说是半个朝堂也不为过。

  嗯……值得一提的是,长公子扶苏并不在邀请的行列。

  毕竟他们要讨论的事情是立储之事,这种事情不论如何,长公子扶苏到底是要避嫌的。

  况且长公子扶苏向来比较有主见,不是一个愿意被操控的人,谁也不希望在现在的大好局面之下因为扶苏的原因出现什么变故。

  所谓宴会,宴会是其次,主要是为了达成一致。

  即立储!

  在场诸人意见不一,但是也都认可现在的局面一片向好,因此最终王绾拍板决定,准备开始扶苏归咸阳以后的第一次尝试。

  于是……

  陪同始皇帝处理奏折的赵泗,自然而然也就看到了这样的奏折。

  “嗯?有朝臣认为现在大秦储君迟迟未立,长此以往,恐怕人心不稳,大父……”赵泗看向始皇帝轻声开口。

  奏折很长,从很多个角度分析了不立储君的危害,还举了很多例子,恐怕足足有小两千字,赵泗通篇看下来都觉得挺有道理,不过赵泗还是果断的缩略了其中的繁琐之言,将主要信息带给了始皇帝。

  “拿来看看。”始皇帝伸手,赵泗将奏折递过去。

  始皇帝定睛看去,许久才看完。

  “你认为这奏折写的如何?”始皇帝开口说道。

  “言之有理有据,是不错的谏言。”赵泗开口说道。

  “确实不错……”始皇帝点了点头。

  这与其说是奏折,不如说是谏言,御史专门就是干这个的。

  “像这样的奏折如何批阅?”赵泗开口问道。

  始皇帝简单的批笔然后示意赵泗盖印。

  “如果遇到这种事情,不怎么要紧的情况下,只需要告诉臣子你已经看过了便是,不一定所有奏折都需要一一答复,处事者,先理急,后定大事,这样的事情只能排外第三位。”始皇帝开口说道。

  赵泗点头。

  现在燕赵之地的秦军进展顺利,但是总体来说混乱还是不可避免,大秦正在经历阵痛,因此这样的事情还真排不上号。

  立储这事吧,赵泗也不知道始皇帝咋想的。

  历史上大秦二世而亡其实和始皇帝迟迟没有立储脱不开关系。

  扶苏被拖得时间太久了,始皇帝迟迟不表态,本就人心浮动,再加上始皇帝或许是出于某种原因,故意宠幸胡亥,都给人们带来了一个假象,扶苏未必是始皇帝定下来的储君,因此才给了胡亥和赵高的可乘之机。

  倘若始皇帝早早定下来扶苏的储君之位,胡亥哪还有机会和扶苏竞争,支持者数量都不在一个层面。

  别说扶苏和始皇帝政见合适不合适,最起码扶苏倘若登基继位,大秦大概率是不会二世而亡的。

  扶苏真要是上位就铁了心分封,说句不好听的,大秦可能还真能多苟个两三百年。

  毕竟治理关中之地的难度和治理天下的难度还是差别挺大的。

  难度高的时候,降低难度也不失为一种方法,最起码不至于像胡亥那般满盘皆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