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208章

作者:三月啦

  “项家啊……”赵泗摸了摸下巴。

  结合上一世所知道的历史和和这个时代得到的信息,赵泗可以分析出来更多有用的信息。

  “如果没记错的话,现在项梁因为杀人带着项羽逃到了会稽避祸,名为避祸,实际上也是开辟项家的第二根据地,结交吴中望族和会稽官吏以作观望。”

  “至于现在的项家,恐怕也不是铁板一块。”

  项燕的嫡子就三个,一个是项梁,排行老二,一个是项伯,排行老三,一个是项渠,排行老大。

  嫡长子项渠,也就是项羽的父亲英年早逝,故而项家真正当家做主的是老二项梁。

  项梁无子,故而从小扶养项羽,当成自己的亲儿子对待,这也让项梁的地位在项家更加稳固。

  自己本身是二嫡子,还没有子嗣,还扶养了嫡长子的儿子。

  老三项伯的处境也就略显尴尬了起来。

  这种情况下,项伯和项梁不对付是很合情合理的事情,和项羽不对付那就更加合理了。

  项梁死后,按道理项伯还在,论辈分家里项伯才应该是话事人,但是项羽的压制力太强了。

  被项梁压了一辈子也就罢了,还被项羽这个小辈踩在头顶,项伯选择当二五仔也就情有可原了。

  “这样一来,项羽也未必不能为大秦所用。”赵泗沉思。

  有了黑冰台以后就是好,探查各地贵族底细显得简单了很多,资料虽然不是特别详细,但是也够用了,最关键的是陈胜吴广就在黑冰台工作,赵泗想要浏览一些不太机密的信息可以说是方便至极。

  这也让赵泗得以抽丝剥茧,心中产生一些小小的谋划。

  “吴中望族……”赵泗沉吟。

  项梁去结交的吴中望族有一个赵泗选择了特别关注。

  虞家……

  虽然势力和底蕴以及血脉比不上项家,但是在地方影响力上,比项家也不遑多让。

  这也是赵泗从黑冰台得到的资料。

  之所以关注虞家,就是因为虞字。

  项羽的前期活动轨迹也有迹可循,虞姬可能出现的地方很显然就那么两个。

  要么是在项家附近,要么就是在吴中一带。

  当然,黑冰台也刺探不出来诺大的虞家到底有没有一个名为虞姬的美人,实事求是的说,虞姬到底叫啥名字都众说纷纭,指望黑冰台多少有些强人所难。

  不过赵泗还是更加倾向于虞姬就是吴中望族虞氏出身。

  至于推断的原因也很简单,以项羽项家嫡长孙的身份,项家未来继承人的身份,他想要胡闹,项梁也不会放任他胡闹去专注宠幸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美人。

  项羽和虞姬相识之时项羽还未成就霸王之名,项梁还在项羽头上压着。

  那个时候的项羽,很显然也不具备自由恋爱的资格。

  “也不知道项羽到底和虞姬怎么认识的,甚至不知道虞姬到底是谁叫什么名字。”

  “倘若二人要是已经完婚那就好认了,但是那样一来我岂不是要当牛头人?”赵泗摸了摸头发,总不能把头发染黄。

  对于虞姬,赵泗当然是有兴趣的。

  穿越历史的乐趣就那么多,无非就是集邮。

  当然,这个兴趣是建立在虞姬和项羽并没有产生任何瓜葛的情况下。

  夺人所爱的事情赵泗干不出来,他心里别扭,更容不下自己的女人心里还有别的人。

  不过是胯下几斤肉的事情,倒也没甚么好说的。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相比较之下,赵泗更在意该怎么把项羽这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霸王收为己用。

  “出身好,家产多,地位高,本领大,这样的下属,可不好压啊!”

  赵泗叹了一口气。

第九十五章 刘邦等捉,赵泗入沛县

  沛县……

  熟悉的小酒馆之中,刘邦正袒胸露乳赤裸着胸膛和几个小伙伴聊天打屁。

  “听说没?始皇帝之前在沙丘染上了重病,驾撵停留了许久。”刘邦一边嘬着煮豆子一边开口。

  “可惜……怎么没病死呢?”卢绾下意识的应了一句。

  虽然因为近段时间秦国的种种举措,始皇帝的风评扭转迅速,但是对于这群热衷于市井厮混的浪荡子来说,黑秦依旧是他们的惯性思维。

  “可不能瞎说。”萧何撇了一眼卢绾笑了一下道。

  萧何是个有能力也有智慧的人,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够深切的感受到目前沛县的种种变化。

  反秦依旧是贵族圈子的政治正确,想挤进来这个圈子,不骂两句秦始皇人家压根不拿你当自己人。

  而挤破头想要加入参与这个圈子的游侠和贫寒士子以及浪荡子,自然也会追逐这种流行风向。

  以前黑秦真不是尬黑。

  什么建立前无古人的伟业,那只是没有受到严酷繁杂秦法赋税徭役压迫的现代人的评价。

  站在当代人的角度上来看,秦国的底层百姓乃至于下层士子普遍日子都不怎么好过。

  处处受限不说,还普遍家无余财。

  秦国是典型的耕战主义国家,耕战之国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压榨社会乃至于大众的财富来服务于国家。

  经济下行,自然会滋生怨恨。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

  秦国做的很多举措都是实实在在有意义的事情,而且是能够惠及普罗大众的事情。

  “秦王近段时间倒还是干了些人事的。”刘邦也发出一声中肯的评价。

  实际上始皇帝的形象已经扭转了很多,毕竟再怎么说三种仙粮也都种上了,只不过黔首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没有发声的渠道,舆论风向又向来是人云亦云……

  像是刘邦这一批具备了独立思考能力又挤不进去贵族圈子的人,反倒是开始在心里为始皇帝乃至于秦国加分。

  针对始皇帝的评价在场之人都没说太多,都是好兄弟聊天打屁的,谁会闲的没事给始皇帝洗白?又不是始皇帝的死忠粉。

  充其量也就是担心始皇帝突然死了现有的生活在出现什么不可承受的动荡罢了。

  相比较之下,八卦的娱乐消息更容易引起大伙的共鸣。

  “眼下始皇帝的驾撵距离沛县近在咫尺,我倒是听说了一个趣事。”萧何笑着说道。

  “说来听听。”刘邦侧着身子一条腿耷拉在床沿,另一条大毛腿则踩在床上大咧咧的问到。

  “赵泗你们应该知道吧?”萧何笑了一下。

  “就是他带回来的仙粮嘛。”樊哙笑了一下豪声开口。

  “不光仙粮,今岁陇西大捷,盖因为秦骑兵金铁之利,你们应该看到过马蹬马鞍马蹄铁罢?就是赵泗弄出来的。

  还有便于书写的纸张,也是赵泗弄出来的。

  不仅如此,如今从咸阳分发下来的纸质秦律,其实并非人为抄写,而是用的印刷之术,故而笔迹看起来才千篇一律。

  这也是赵泗弄出来的。”

  如今印刷和纸张的制造主要还是由少府负责,在咸阳集中生产。

  现在纸张的产量逐渐大了起来,虽然做不到普及民间,但是基本上各地政府部门也能够收到一些试用文档。

  纸张取缔竹筒是必然的一件事,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一经推出,广受各地官府好评。

  至于马蹬马鞍马蹄铁三件套,如今也已经没有了保密的必要,现在已经不在暗戳戳的保密小规模生产。

  如今朝廷正在朝着各地官府开始普及生产流程和生产线。

  匈奴已经被彻底打垮了,至于东胡和月氏,短时间之内大秦不能再继续往西北深入。

  总不能为了避免技术泄露因噎废食,强行拖慢自己的发展速度。

  况且匈奴已经被列装了马上三件套的骑兵打了一次了,这玩意没有技术含量,亲眼见到的匈奴人也多的数不胜数,这种情况下大秦想保密也保密不了。

  用不了多久东胡月氏乃至于匈奴都会自己尝试生产。

  大秦现在的优势是产业链和矿产优势,这种技术泄露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拉开产量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游牧民族,知道了又有什么用?

  举国之力,能打出来五万兵马所需要的马上三件套嘛?

  这玩意实实在在的是要用铁的啊。

  当然,底层黔首依旧无缘得见。

  各地官府的生产线还没有扩大,至于纸张更不用说,各地官府拨发的数量都严重不足。

  萧何这个主吏地位不低,才能够知道这些消息。当然,萧何也不吝和自己的朋友们分享这些消息。

  “还有这般事?”刘邦摸了摸下巴。

  “那这样说来,秦王亲近赵泗是有原因的啊。”

  “据说此子才二十出头?”刘邦问了一句。

  萧何点了点头道:“二十四岁左右吧。”

  “啧啧!乃公比他大了整整一轮,他却已经官至侍郎,爵至右更……”刘邦叹了一口气。

  人比人气死人,刘邦都四十多岁了,再过个三年多就整整五十岁了!

  结果迄今为止也不过区区一个亭长,就这个亭长也还是萧何以主吏的身份保举的……

  “现在是驷车庶长,官已至郎中。”萧何笑了一下。

  ???

  “驷车庶长……”刘邦掰着手指头算了算秦国的爵位。

  “离封侯也就只差两级啊!”

  刘邦叹了一口气自己斟满了一杯酒打趣道:“萧何,你说的这件事可不算甚么趣事,叫我听完以后,浑身上下没一处是舒坦的。”

  萧何摇头失笑道:“我要说的趣事还没开始说呢。”

  说罢,萧何也不再卖关子开口道:“这件趣事我也是偶然从县尉口中得知,据说这赵泗有一个怪癖。”

  “甚么怪癖?”刘邦眉毛一挤,男人的癖好就这么点,一说这种下三路的东西刘邦瞬间就来劲了。

  “好捉人!”萧何笑道。

  “他每至一处,都会身披金甲,带着上百甲士,深入乡里,时有捉人之举!且捉起人来随心所欲,老幼皆有,至于捉到之后……啧啧!”萧何摇了摇头。

  刘邦闻声挑眉啐了一口唾沫,只以为赵泗是一个捉人欺凌残害的家伙:“照你这么说这也是个鱼肉乡里的坏种。”

  萧何见刘邦果然被自己带歪,大笑不止。

  “我倒还没说完呢!”

  “都说了是趣事!”萧何笑着摸了摸自己飘逸的小胡子。

  “这被他捉了的人啊,可是走了大运!”

  “如何走了大运?”卢绾也凑了过来开口问道,连带着夏侯婴樊哙曹参也一同齐齐的看着萧何发出警告,示意萧何不准再卖关子。

  “他是征辟门客!不过他征辟门客和他人不同,往往就是带上一队甲士,看上了哪个,就强行掳走充当自己的门客,不仅如此,听县尉说,这被赵泗掳走的人,大多是乡野之中籍籍无名之辈!因为其手段特殊,请来的门客又都出身低微,故而成了一件趣事流传。”萧何也没再卖关子娓娓道来。

  “还有这事?”刘邦挠了挠头。

  “他爵位显赫,官职也不低,更是始皇帝身边的近臣,只要亮明身份,恐怕登时不知道多少人纳头便拜,况且就算他不去捉,以他的身份地位,也应该不缺主动投效之人吧?”刘邦发出了自己的疑问。

  “话是这么说,要不是趣事呢?流言蜚语,人云亦云,真假参半,我也是听县尉说的,当成个故事来佐酒,至于此事,多半也是谣传。”萧何摇了摇头。

  萧何没当真,毕竟哪有人这么请门客的?

  直接上门绑人?什么身份能让王前近臣看上还直接不由分说的绑走?

  还多绑乡野之中名声不显籍籍无名之辈?以赵泗的身份地位,公开纳士还能缺人可用?

  多半又是哪个不知名的家道中落的贫寒士子编出来宽慰自己的乐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