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188章

作者:三月啦

  郦食其会成为典客官,参与外交事宜。

  至于陈胜吴广则加入了顿弱手中的黑冰台。

  而韩信,则被允诺为千人将。

  陈平则成为了一个小吏。

  除了张苍,赵泗手下的门客都得到了妥善的安排,每个人都有了光明的未来。

  韩信终于有机会发挥他的才能了,韩信是赵泗的门客,又是始皇帝亲自任命,千人将的起点虽然不高,可是韩信是白身,未立寸功就能单独领兵已经是始皇帝莫大的恩典。

  未来倘若立下战功,背靠赵泗,也不会难以出头。

  至于陈平还需要打磨几年暂时不表。

  倒是陈胜吴广,一入黑冰台深似海,以后恐怕就再也不能成为正常官员了。

  黑冰台有自成体系的晋升系统,听命皇权行事,独立于朝堂之外,说人话就是,陈胜吴广二人这辈子都不能再出黑冰台了。

  做到死最多也就是顿弱的位置,不可能成为三公九卿的一员,不过封爵赏赐还是正常的,未尝没有封侯的可能。

  赵泗美滋滋的驾车,始皇帝则继续于车内查看奏折。

  “邯郸郡守……云中郡郡守……”

  始皇帝看着面前李斯递交上来的人事调动奏折陷入了沉思。

  如今迁贵令的前期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黑冰台自从成立以后,因为有了独立的机构和法理上已经确定的权力,顿弱的办事能力大幅度提升。

  基本上始皇帝的驾撵每过一处,顿弱都会提交一份当地贵族生态情况。

  在黑冰台之下,几乎无所遁形。

  任凭他们韬光隐晦也逃不过黑冰台的法眼。

  只需要等到全国各地的贵族被摸清楚老底,始皇帝的驾撵回转咸阳,迁贵令就可以正式启动。

  朝堂上下并非一心,李斯要负责执行迁贵令,自然要有自己能够用的得心应手的人选。

  故而,李斯提交了人事调动书,想要从地方上抽调一批人手帮助他执行迁贵令,巩固他的权势,来保证迁贵令的落实。

  始皇帝同意赵泗的人事举荐很简单,但是面对李斯的人事调动计划却要仔细分辨。

  他不可能毫无底线的满足李斯的所有需求,更不可能完全的将所有托付给李斯。

  “赵泗手底下的门客倒是能用的,可惜还是太少……”始皇帝皱眉。

  虽然赵泗随心所欲的捉人方式比较别致,一度沦为了车队里的笑谈,但是难得赵泗捉的都是人才。

  眼下历练一段时间,等到迁贵令执行的时候就可以调回咸阳王前听命,但是,赵泗捉的人太少了啊。

  赵泗相人的眼光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肯定,就连李斯都直呼赵泗运气不错,先有陈胜吴广,后又弄到一个郦食其,但是现在看来,就算是有伯乐的眼光,千里马一样难寻。

  真正的大局还需要依靠李斯来完成,赵泗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安全保险。

  始皇帝并没有像同意赵泗一样同意李斯的所有人事调动。

  而是开始认真的,一个名字一个名字看过去,去查阅他们的为官政绩,家庭情况,和李斯的关系,开始删删改改,也会偶尔添进去几个李斯没有写的名字。

  这件事以李斯为主,但不能让李斯从上到下一手包办。

  始皇帝不介意李斯吃下最大的赞誉,但也要避免李斯因此生出自得之心看不清自己的定位。

  始皇帝,从来都不相信人性,他的怀疑,是为了避免,某种程度,这反而是始皇帝的人情味之所在。

  “啧啧啧!”

  “韩信已经成为秦将,等到了沛县,再将汉初天团一网打尽,六国余孽恐怕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种怎么样的对手!”赵泗一边驾车一边发出幻想。

  他倒是越来越期待将刘邦等人一网打尽了,物理意义的一网打尽。

  尽数给他们抓车上去。

  让秦始皇和汉高祖来一个世纪会晤,多半是一件美事啊。

  车架行进许久,直至傍晚这才于驰道之上停下,安营歇息。

  赵泗照例陪同始皇帝一块享用晚餐,经历了这么久的锻炼,始皇帝已经不需要减肥餐的辅助,赵泗也终于可以大快朵颐,不用再等着回去开小灶。

  值得一提的一件事是,自从不用吃难吃至极的减肥餐以后,李斯就被踢出了队伍,不能再跟始皇帝一同共进晚餐了。

  享用完始皇帝标准的晚餐以后,赵泗自始皇帝驾撵退下去寻李斯。

  正常荐官流程还是得经过朝堂的,赵泗走的后门,奏折直接递交给了始皇帝,但是人事任命调动还得经过李斯这边。

  虽然李斯向来不会否定始皇帝的任命,这个权力对于李斯来说也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但是该走的流程还是不能省略,再怎么说李斯也是百官之首。

  赵泗跟李斯也算是混熟了,压根不用等待通秉,赵泗直接摸进了李斯的车架。

  “李相正忙呢?”赵泗行了一礼尔后轻车熟路的跪下。

  昏黄的烛火之下,李斯正在翻阅竹简。

  抬眼瞄了一下已经坐定的赵泗没好气的回道:“你以为谁都跟你小子一样身无杂务缠身?”

  李斯每天的公务也十分繁杂,百官之首,哪怕再很多人看来李斯不过是始皇帝的傀儡,但李斯的工作量也半点不少。

  “大巡天下已经过半,自从黑冰台组建以后,各地贵族家世基本上都能够摸清楚,五谷产量倍增,可是想要执行迁贵令,也要重新修订秦律,朝堂百官也不能完全信任,也须得从地方重新调集官吏进入咸阳……你提一个建议,劳累活却净落我身上了。”李斯摸了摸自己的山羊胡。

  “能者多劳嘛……”赵泗笑了一下。

  “张苍也是个不地道的,照我说这些琐事,须得你跟我一道头疼。”李斯揶揄了一句。

  麻烦是真的麻烦,累也是真的累。

  虽然形势已经明朗,但毕竟事关国策转移,容不得半点差错。

  可是李斯累的心甘情愿,毕竟事关自己成圣称子,些许劳累倒不值一提。

  “说罢,找我有甚么事。”李斯开口问道。

  “这不纳了门客,举荐陛下任用,陛下已经准了,不过还得从李相这里走一趟。”赵泗笑了一下。

  李斯接过赵泗的人事任命书略微看了一眼,始皇帝已经按印盖章。

  韩信,任校尉,开战的话就是千人之将。

  郦食其,典客属官,行人官。

  官阶倒是不大,但是实权很大,典客整个部门权力比他大的也就那么三个。

  陈胜吴广的人事录用不需要李斯签字,李斯管不到黑冰台,陈平为吏员。

  “什么时候举荐的?”李斯略微看了一眼盖上大印。

  “晌午吧。”赵泗想了一下开口道。

  李斯的手指头顿了一下。

  自己的人事调动奏折都递上去多久了?得有一个多月了,到现在还没个准信。

  “行了,回去吧你……”李斯没好气的将盖好印章的折子扔给赵泗直接送客。

  很显然,李相再一次感受到了世界的参差。

第七十四章 矛盾对象的置换

  直待赵泗讪笑着退去,李斯还想再继续处理公务却已经没了心情。

  “至于嘛~”李斯苦笑了一下。

  他知道始皇帝并不是卸磨杀驴之人,也清楚张苍不会视自己为敌,可是那种不能完全被信任的感觉依旧让李斯心中多多少少有那么一些不舒服。

  思虑良久,终究化为一声幽幽长叹。

  说到底,并不是李斯是一个异类,赵泗才是一个异类。

  驾撵停驻,夜色渐渐深沉。

  夏无且连夜赶至始皇帝驾撵。

  “没有问题?”始皇帝皱了皱眉头,不过转瞬之间眉头恢复了舒展。

  始皇帝一如既往的不信任任何一个人,尽管他从未滥杀过任何一个臣子,司马迁评价他贪权,将三公九卿的权力尽数揽于手中,可实际上,最大的根源还是在于始皇帝遭遇了太多的背叛。

  他并不意外赵高的种种异动,哪怕赵高并没有露出来任何马脚。

  “退下吧。”始皇帝摆了摆手。

  当始皇帝没有仔细去思索这些的时候,赵高或许还有机可乘,但是当始皇帝主动的去关注这些的时候,赵高绝无半点可能。

  不管他想要做什么。

  甚至于,始皇帝还在期待赵高接下来的动作和抉择。

  从情理上来说,始皇帝算是赵高的仇人,赵高算是赵国宗室,只不过血脉比较远,没有杀到赵高,赵高仅仅只是被贬为奴仆。

  因为赵高在一众奴仆之中表现出众,又熟读律法,还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因此被始皇帝发掘。

  接下来,便是赵高一飞冲天的人生。

  赵高之于始皇帝的关系难以捋清。

  始皇帝亲手推动了赵国宗室的覆灭,赵高有很多亲人也因此而死。

  但是赵高本人,却从一个出了五服籍籍无名的宗室旁支,成为了可以媲美三公九卿的中车府令而显赫。

  始皇帝向来不喜欢故弄玄虚,赵高也一定能猜到始皇帝的想法。

  那么赵高又会做出什么样的抉择?

  对于始皇帝而言,最坏的结果,不外乎是再一次背叛罢了。

  始皇帝有足够的自信,在自己已经注视的情况下,赵高翻不起来什么风浪,至于背叛,对于始皇帝来说无足轻重,他已经习惯了。

  夏无且退下,始皇帝相召顿弱密谈。

  接下来的日子,一切如常。

  驾撵依旧安安稳稳的前进,坚定不移的朝着沛县出发。

  至于赵泗手底下的门客也开始纷纷入职,进入了工作状态。

  赵泗清闲了下来,除了每天随侍始皇帝左右,以供咨询以外,剩下的事情就是偶尔召集门客们进行一下团建。

  最忙碌的事情无非也就是应付始皇帝赏赐下来的一众使女。

  “距离沛县,还有一段距离啊……”赵泗看了看舆图叹了一口气。

  从淮阴到沛县的直线距离不算太远,但是驾撵行进路线不是直线,甚至中间有一段路程并不在楚国境内。

  因此抵达沛县的时候,恐怕都得等到入夏了。

  车队往下的行程依旧平静,但是天下却并不平静。

  无他,寒冬悄然退去,春耕之时,即将到来。

  第一批红薯土豆和玉米已经出产,不过珍贵的种子却被贵族们存在手中,囤货居奇。

  毫无疑问,百姓是真的渴望能够种上三种仙粮,贵族们自然也明白百姓的渴求。

  只要是关于利益,贵族永远都会先人一步。

  “破东西,吃多了烧胃。”项梁看着盘子里的红薯啐了一口唾沫。

  项家是本地毋庸置疑的顶尖家族,故而第一批种子项家霸占了大多数。

  种是种出来了,产量也是真的很高,亩产千斤甚至都说的保守了。

  红薯和土豆在项家的精心伺弄之下甚至亩产达到了将近两千斤。

  丰收之时的喜悦不足为外人道也,但是项梁很快就发现了三种仙粮的问题。

  三种仙粮,其中红薯和土豆,都是湿粮,这不是一件好事。

  其次,红薯吃多了烧心,土豆制粉保存不易。

  而玉米……

  磨成精粉以后,口感并不如面粉和稻米。

  黎庶没有资格考虑口感问题,但是作为顶级贵族的项家自然有这个资格。

  项家是拥有精加工麦稻的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