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之狼 第95章

作者:任猪飞

  “很大的可能性。没有想到,同为潮汕老乡的廖氏家族,居然支持阿瑟龙公司,而不是支持潮州老帅颜成坤。”

  “这有什么!在商言商,谁能给自己带来利益,自然就该支持谁,你难道和钱过不去?”

  “有道理。”

  廖烈忠的倒戈,引起市场较大的轰动,更是将颜氏家族逼到死角。

  真正决定胜负的,不是中巴董事会和泰富集团的‘舆论大战’,而是在3月13日这一天,恒生指数跌至800.96点。

  因为很多持有中巴股民的小股东,已经完全失去耐心(颜氏家族不发起反收购),再加上股市大幅回调,担心手中的中巴股票贬值,于是决定卖给泰富集团。

  出现这种情况后,前往泰富集团出售中巴股票的股民,已经明显增加很多。

  这就预示着,泰富集团胜利在望。

  中巴公司。

  颜氏家族四名董事,聚在办公室讨论。

  颜杰强苦恼的说道:“父亲,再不发起反收购,我们就会失败了!”

  颜成坤很顽固的说道:“不会的,我们还有其他小股东支持,不会输给泰富集团的。更何况,现在变卖家族的物业,去发起反收购,是不明智的想法,因为物业还在上涨。”

  比起马上去‘贱卖’物业,他更愿意相信,泰富集团收购不会成功的。

  颜杰强说道:“可是我听说,去铁行大厦登记的人络绎不绝,泰富集团已经持有相当大的股权。”

  颜成坤说道:“他们那个‘局部收购’是什么玩意,证监处那边模糊其词的到最后,还是要股东大会说了算,我相信那些小股民支持我们居多。”

  他到是很自信,觉得会有很多小股东支持他们。

  殊不知,一旦泰富集团持股40.5%,再加上的廖烈忠的6.5%,总计已经是47%的投票权。

  更何况,一旦收购完成,这个投票权已经足以推翻现有董事会,比的是谁票多。

  颜杰强只能说道:“如果能说服廖烈忠再次倒戈的话,我们的形式就会相对有利了?”

  颜成坤顿时怒道:“别说了,我打电话给他,他竟然含糊其词,摆明是不给我面子。”

  殊不知,这根本不是面子不面子的问题,廖烈忠想的是‘乘坐林正杰的东风’,将手中的中巴股票价值增长起来。

  颜洁龄、颜杰强、颜杰亨三姐弟,顿时有种‘众叛亲离’的感觉。而这次最先背叛的,便是他们母亲家族的人——黄氏家族。

  泰富集团。

  临近下班前,何方塘走进来汇报:“老板,今天前来登记的人明显增加很多,我们目前已经将中巴股份增迟到36.5%,还有4%便收购完成。”

  “好”林正杰笑着说道:“看来这周就算不能完成收购,那也相差不多了。”

  整个收购时间,为1个月时间,即3月5日至4月4日。

  而目前,才3月13日,收购仅隔十天而已。

  林正杰不像包宇刚那样,收购起来‘大手大脚’,第一是实力较弱,第二是想省钱,第三是收购的非核心资产。

  事实上,林正杰心理甚至想过——收购失败(夺权失败)。

  那样的话,他实际上也是大赚,到明年至少有一倍的利润。

  何方塘自信的说道:“如果明天恒生指数继续下调,那些持中巴股票的股民,更加会卖给我们!”

  确实,外围‘大盘’都已经从963点跌至800点,中巴的股价还在高位。

  持有的股民也会考虑,一旦中巴收购失败,他们的股票立即就会贬值。

  林正杰问道:“二级市场的情况呢?颜氏家族有没有暗购?”

  何方塘说道:“一直维持在21.5~22的价位区间,没有发现颜氏家族的大量暗购行为,不过他们到也购买了差不多三十万股,暂时不影响大局。整个二级市场的中巴股票,交易量非常少,流入市场的不多。”

  林正杰点点头,这才是正常的情况。

  颜氏迟迟不发起反收购,本来就会让市场信心不足的体现,同意也会加快泰富集团胜利的步伐。

  “明天,开始买进汇丰银行、太古地产的股票,记得分成10个交易日去做。”

  “好,我明白。”

  恒生指数今天收盘800点,明天大概率会继续下探。

  当然,就算不跌了,也该买进股票了。

  林正杰也通知了马雅文,明天开始为‘维港投资’买入股票,那2.7亿的资金则是7个交易日买进。

  同时,林正杰也该考虑抵押自己的泰富集团持股,‘个人’去借贷3个亿了。

  这样一来,包括泰富集团、维港投资,总计投入9亿港币买入股票。

  翌日,礼拜五,恒生指数暴跌33点,竟然仅剩下767点。

  市场弥漫着一种‘对后市悲观’的情绪,毕竟从963点跌落至767点,仅用一个月时间。

  就这个跌幅,已经吓破很多散户的胆子了,匆匆前往泰富集团卖掉自己手中的中巴股票。

  泰富集团,获得了此次收购的胜利。

  当天傍晚,泰富集团召开新闻发布会。

  阿瑟龙公司董事长韦理,高兴的向媒体朋友宣布:泰富集团已经完成收购邀约,目前拥有40.8%的中巴股票。阿瑟龙公司将召开中巴公司‘股东大会’,并入主中巴公司董事会。

  有记者马上问道:“阿瑟龙公司会马上为中巴公司做出改变吗?”

  韦理说道:“会第一时间改善巴士业务的管理和效率,至于其它业务,则需要后面具体讨论和研究。请投资者和市民放心,新的中巴董事会即会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利润,又会增加巴士业务的投资,以及改善管理服务。”

  两者如何兼顾,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但是,在阿瑟龙公司当中,既有韦理这样的‘公司医生’,又有林正杰这样的‘投资高手’,让很多人感到十分放心。

  林正杰也没有下班,直到韦理等人开完发布会后,大家又在会议室加班一阵。

  虽然完成了收购,但接下来问题依旧很多。

  好在。

  林正杰有韦理、牟诗礼、陈伟忠的相助,他们四人将进入中巴董事会。

  韦理担任董事长,林正杰担任执行董事、牟诗礼和陈伟忠则是董事。

  至于总经理,则打算外聘。

  总体来说,经营巴士业务,已经找到合作盟友,又有韦理等人相助,问题不大。

  而林正杰的工作,更多的是掌控中巴公司的投资。

  另外一边。

  颜杰强从媒体那里得知事情的经过后,紧急回到中巴公司的办公室,颜成坤、颜洁龄、颜杰亨尚未下班。

  “父亲,泰富集团在发布会上,宣布获得胜利,持股40.8%。并且,他们表示要接管董事会,并召开股东大会。”

  颜成坤猛的站立起来,八十岁的身板差点栽倒,幸亏旁边的女儿眼疾手快,扶住他。

  “胡闹,他们凭什么接管董事会,我要去收购委员会投诉他们!”说罢,颜成坤就想出门。

  颜杰强立即说道:“爸,政府单位已经休周末了,只能礼拜一找他们了!”

  颜成坤说道:“休什么周末,都是他们搞的事情,什么狗屁‘原则上同意部分收购’,明天我就打电话给他们头头,是怎么办事的。”

  三个子女一身不吭,因为他们发现颜氏家族和政府高层的关系已经并不好了。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已经不是五六十年代,父亲和政府的关系那么亲密了。甚至,此时父亲和政府高层的关系很僵,就为了巴士业务的管理,爆发过几次‘冲突’。

第133章 【尘埃落定】

  周末,泰富集团通过‘部分收购’方式,收购成功中巴的消息,传遍港九,也引起各界人士的热烈讨论。

  有财经专家,在媒体上为韦理这一招拍案叫绝,称韦理显然是钻了巴士条例的空子,泰富集团用最少的资金,增加较小比例的股权,就可达到全面收购的效果,掌控中巴公司的管理大权。

  也有财经专家提出批评,认为如果这是一笔糊涂账,一次糊涂的收购案。

  泰富集团。

  办公室里,林正杰核对了一下收购中巴公司的资金开支。

  一开始收购22%的股权,即815万股,耗资9500万;购入黄氏家族8.5%中巴股权,耗资5000万;公开收购10.3%的股权,耗资约8500万。

  总计耗费资金2.3亿,持股中巴40.8%股权。

  而中巴现在的市值高达8亿多,泰富集团不仅账面上赢得利润,还掌控了中巴的管理大权。

  非常的成功!

  恰好何方塘走进来,林正杰便问道:“九巴收购的情况如何?”

  搞定中巴,接下来自然是收购九巴,一统香港巴士业务。

  何方塘说道:“目前,我们已经持有九巴13.2%的股权,即422.5万股,均价22.1港币每股,耗费资金9330万左右(3000万+6330万)不过,市场消息灵敏的投资者,似乎警觉到我们在吸纳,所以九巴股价最近不跌反升,已经高达24.01港币每股,市值也破了7.68亿港币。”

  林正杰皱眉起来,一旦市场察觉,那么想从市场上低价吸纳九巴股票的想法就会落空。

  很快,他果断说道:“下周继续收购,直到16%股权再说。”

  市场就算被一些机警的投资者察觉,九巴的两大股东家族未必能第一时间反应过来。而且,就算反应过来,九巴的股票也不会马上飙升太多。

  毕竟谣言很多,未必所有人都信!

  所以先拿到16%的股权,再进一步安排!

  何方塘点点头,说道:“没问题这样一来,大概还需要3000多万的资金.同时,应对收购九巴的资金,还剩下差不多2个亿多一点。”

  证券部已经拿着3亿的资金,再买入太古地产(17.5亿市值)、汇丰银行(125亿市值)的股票。

  林正杰说道:“战端一开,银行家会抢着问我们要不要资金。”

  何方塘见老板如此自信,也知道没有夸张的成分。

  泰富集团,现在就是如此有实力。

  另外一边。

  李家成看完手中的报纸,忍不住摇摇头。

  中巴公司的土地储备确实不错,他也认为林正杰收购中巴公司是个增加土地的好办法。

  但是,这不是华资击败英资,而是华资内斗,势必要给人一种闲话。

  “林正杰这个人,实在太急了,仁义道德丝毫不讲,此人也配和我、包船王相提并论!”

  李家成自言自语道。

  由于林正杰的年轻、白手起家,又打造成如今的泰富集团,所以香港媒体总是将林正杰媲美李家成、包玉刚一样优秀的商人。

  但在李家成看来,林正杰的手法太过‘恶劣’、‘肮脏’,毕竟华人讲究儒家道义。

  殊不知,李家成当年去偷学别人的塑胶技术,甚至可以说是违法行为。

  就是他暗购英资公司的股票,打着‘大涨华人威风’的名义,和林正杰的收购有什么不同。

  新的一周。

  收购及合并委员会在礼拜一的记者招待会上,声称:以后再也不批准‘部分收购’。同时,对于眼下中巴发生的收购战,建议尽快召集股东大会,选举新一届董事会。

  此举,确实有偏袒中巴原管理方的嫌疑(是笔糊涂账),但却不影响阿瑟龙执掌中巴公司。

  一般来说,股东大会参与投票的股权,差不多也就90%出头一点,甚至不到90%到场,很多人都不会来参与的。

  所以手持40.8%股权,再加盟友6.5%的股权,阿瑟龙公司基本是稳赢的局面。

  与此同时,就是那些小股东也不会倒向颜氏家族,而是倾向更厉害的阿瑟龙公司。

  在小股东们看来,林正杰和韦理的强强联手,足以让中巴公司脱胎换骨。

  上午。

  林正杰来到大通银行,会见了大通银行香港负责人亨瑞·琼斯。

  当年李家成的崛起,便有大通银行的鼎力相助——在1976年冬,大通银行承诺给长实集团一笔2亿港币的贷款。正是凭借这一笔资金,再加上长实集团的现金流,李家成击败了置地,获得中环地铁站上盖的发展,从此走上巅峰。

  要知道,当时的中环可谓是置地的老巢,李家成打入中环,又是击败置地,瞬间提高了长实的知名度。那一役,可谓长实的转折点之一。

  不过林正杰这一次来大通银行,并不是为泰富集团借贷,而是个人企业‘维港投资’借贷。

  “林先生,欢迎你来到大通银行,这是我们第一次的合作!”亨瑞·琼斯高兴的伸出手,欢迎道。

  眼前的年轻人,如今可谓与李家成、包玉刚齐名的华人富豪。

  倒不是说,林正杰的财富已经追赶上李家成和包玉刚,而是林正杰的崛起速度,以及白手起家的背景,让其影响力不低于老牌华资大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