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之狼 第110章

作者:任猪飞

  林正杰看着资料,满意的说道:“泰富集团、淘化大同,差不多都是下周二、三完成买进。”

  马雅文顿时心中有数,高兴的说道:“这次亚洲证券差不多收了600万佣金呢!”

  如今,亚洲证券已经拥有三张经纪牌,十足的大型证券企业。而这一次林正杰个人及企业,就为亚洲证券贡献了大量的佣金。

  林正杰抬头说道:“你不是参与了泰富集团的供股集资嘛,钱都已经提前花掉了,还说什么劲!”

  此次泰富集团供股集资,亚洲证券参与,并足足供了1000万港币。

  不出意外,今年升值到1500万是稳稳当当的。

  马雅文笑着说道:“这不是高兴嘛,等到今年底,说不定我也是亿万富翁了,就跟做梦一样。”

  想起当初这个男人说的一句话——投名状越大,将来得到的越多,如今还真是印证了。不过当时的她,已经爱上这个小她九岁的男人,实际上没有考虑回报的事情,当然,当时她至少知道林正杰前途无限。

  林正杰并不在意这些问题!

  当然马雅文想的是对的,今年亚洲证券的资产值稳稳上亿港币。

  “亿万富婆”

  “富婆就富婆”

  马雅文话锋一转,说道:“伱在股市投入那么多,套现怕不是那么轻松了。”

  林正杰不在意的说道:“套现不用急,这次股市很稳,两三个月套现出都无问题。”

  他也想过这个问题,泰富集团及其子公司的股票投资,可以等到1600点的上方,逐步进行套现。

  至于维港投资的股票,等到明年6、7月份的1700点以上再套现,也不迟。

  他和公司投资的股票,总计也就占香港股市的1.5%都不到(1.38%),不至于三四个月都不能脱手。

  马雅文顿时放下心来。

  翌日。

  7月11日,星期五。

  佳宁宣布已如期支付购买金门大厦的最后一笔款项,并声称有集团愿出14.5亿港元收购金门大厦。

  港九地产界为之震动。

  佳宁收购金门大厦才半年时间,就可盈利约4.5亿港元。

  不过佳宁方面称,地产大旺,佳宁准备重新估价。

  言下之意,14.5亿还算低估了.

  一时间,媒体纷纷报道关于佳宁集团的新闻,陈青松大有‘第二个林正杰’之势。

  不错,林正杰比陈青松出名早一年,如今泰富集团更是市值近30亿的‘巨无霸’上市企业。

  所以,林正杰的名气是高过此时的陈青松的。

  而且两人在媒体上有不同之处,那就是:林正杰是战绩彪悍、白手起家的大亨;而陈青松是背景雄厚、有靠山的新晋富豪。

  故此,陈青松还差林正杰一个‘等级’。

  有媒体形容:“陈松青用金门大厦借壳‘佳宁集团’上市,和去年林正杰用铁行大厦注入泰富集团,有着相同的地方。若是按照泰富集团的过去一年的走势,佳宁集团在未来的一年,有着巨大的升值潜力。”

  一时间,很多投资者恍然大悟。

  此时的佳宁集团,不就是一年前泰富集团的翻版嘛?

  这样的说法很有市场!

  虽然铁行大厦的价值,只有金门大厦的30%左右,但泰富集团有着很多经典的投资,自然丝毫不影响外人的评价。

  佳宁集团。

  陈青松叼着雪茄,女助理邬开莉在他面前晃悠着。

  “老板,这些媒体太可恶了,居然说你是‘第二个林正杰’,摆明是低估你的实力。”邬开莉故意气愤的说道。

  她不过是在讨好自己的老板和情人,而已。

  陈松青放下报纸,笑着说道:“我觉得挺好的,林正杰已经够成功,是我学习的榜样不过,他还是太过保守,我相信一两年后,大家会说林正杰是‘第二个陈松青’。”

  他口上是绅士,内心显然是有些不服气、嫉妒的。

  在陈松青看来,林正杰的投资还是保守了,其次林正杰没有一个‘提款机’。

  邬开莉来到陈松青身边,把手放在陈松青的肩膀上,凑近其耳边说道:“我相信你,一年就可以超过林正杰。”

  很显然,两人关系匪浅。

  不过陈松青只是利用邬开莉,他有自己的家庭,而且很爱那个家。

  所以,他很正式的说道:“金门大厦注入汉美在即(还未更名),这几天大家打起精神来。注入之后,我们要继续炒高佳宁集团的股价,这样我们第一步才算完美。”“明白”邬开莉随即离开陈松青,她也不是一个‘花瓶’,她毕业于侵会学院,很擅长做‘假账’、‘假交易’。

  泰富集团。

  林正杰也看到关于佳宁集团(汉美)的新闻,顿时忍不住露出笑容。

  有种莫名的‘爽感’!

  他喜欢媒体将他和陈松青作为比较,现在比较得越厉害,将来越是能衬托他的‘伟大’来。

  辉煌一时的人很多,但能辉煌一世的人却很少。

  毕竟生意越做越大,摔的跟头也就越大。

  “陈松青生不逢时啊,等佳宁集团借壳上市后,香港的资产全是高位,这不就是妥妥的接盘侠嘛?”

  “不过,陈松青的能力,又不得不令人佩服。从一个破产的建筑商老板,一跃成为香港的大亨。就算是后世的破产,陈松青也过着富豪生活,家人住着上亿的豪宅,还以女儿的名义投资着大量的物业、证券等。”

  企业破产,不代表企业主就会贫穷,毕竟企业是‘公众企业’,不是大股东一家的企业。更何况做富豪的,岂有不做两手准备。

  前世的‘皮带’,不也让老婆和小儿子逃过一劫嘛!

  而在香港,就算不出逃,也不会有事,因为这是资B的世界。

  一周后,林正杰出现在官地拍卖会上。

  今天的官地拍卖会,只有一副地皮,那就是中环金钟夏慤道16号商业地皮,总面积达到3万平方尺。重要的是,地积比高达近18倍,可建楼面52万平方尺。

  所以,今天一定会拍出一个惊人的价格来。

  林正杰并不是势在必得,因为他必须考虑明年能有三成以上的盈利,才会考虑拿下。

  若不是股市、黄金市场已经没有投资的空间,他也不会选择这个项目。

  “林生,我就知道你今天肯定会来,这么热闹的场景,肯定有你!”郑裕彤笑着和林正杰打招呼。

  两人私下是长辈和晚辈,公开场合郑裕彤则会称呼‘林生’,以示尊重。

  “彤叔,今天那么多大咖,我排不上号的,就是来看看热闹。”

  “你肯定拍得上号,就看你想不想拍下而已!”

  随后,两人坐在一起,是比较靠前的位置。

  期间也有人前来打招呼,大家都比较和气的聊几句。

  总体来说,今天林正杰的对手,只有信和地产的黄廷芳、黄志祥父子。

  第一,他们前世便是这幅地的业务;

  第二,黄廷芳、黄志祥是有名的地产大好友。

  不过黄氏、信和地产也有失策的地产,那就是他们当初在尖东拍卖了8幅商业地皮,本来可以大赚特赚的;但是,信和地产将其中5个项目,全部就行分层出售,造成买家哄抢,仅留下3个项目收租。倘若黄氏全部留下收租,那么他们便是尖东的扛把子,比铜锣湾的利家差不多。

  拍卖会很快开始。

  林正杰很淡定的开始举牌,他心里一直在盘算今天的底线。

  这幅地皮3万平方尺,倘若26000港币的单价,那就是7.8亿。再宽松一点,价格不能高于28000港币的尺价。

  而林正杰的心理底线是8.2亿港币,再高,他没有足够的利润,已经不值得冒险了。

  不远处,黄志祥谨慎的提醒道:“爸,是林正杰!”

  林正杰的大名,自然是如雷贯耳。

  黄廷芳皱眉低声道:“他崛起才两年不到的时间,哪里来如此大的魄力,竟然敢发展十多亿的项目。”

  这个项目的地皮费加建筑费,肯定是超过十亿的。

  黄志祥说道:“银行贷款、供股集资.而且他们今年的利润,据说和汇丰差不多,可以达到20亿。”

  黄廷芳心一颤,被林正杰抛出的烟雾弹吓到。

  在这个创造奇迹的时代,林正杰抛出的烟雾弹,还是很有‘可信度’的。

  未战先怯,黄廷芳不怕李家成、郑裕彤、郭德胜这样的大亨,唯独就怕年轻气盛的林正杰。

  另外一边,同样亲自到场的李家成,虽然有心给林正杰造成一点麻烦;但是也担心真把这幅商业用地拿下,到时候占用大量的资金。

  长实集团的策略时候‘发展地产商’,当然不会去做商业地产商。

  “有黄廷芳在,林正杰不会轻松拿到的。”李家成心中嘀咕道。

  果不其然。

  到最后,就剩下林正杰和黄廷芳在叫价,而且单价最终来到26000以上。

  此时林正杰的策略是——快速叫价,叫到8.2亿就结束,不管谁输谁赢。

  “8亿”

  林正杰叫出口后,现场顿时点燃高潮。

  而黄廷芳则被林正杰的‘打法’,搞得措手不及。因为林正杰叫价太快,他很担心跟着会买太贵,最终超出心里预期。

  “8.02亿”

  “8.05亿”

  几轮后。

  林正杰喊出:“8.15亿港币”

  这个时候,他已经觉得——可能今天搞不赢黄廷芳了。

  但谁知道,黄廷芳直接摇头表示放弃。

  林正杰心中高兴,但脸上依旧不动神色。

  结果,他获得了胜利。

  “恭喜26号获得此次拍卖的胜利!恭喜!”

  一时间,台下的人也纷纷向林正杰发起祝贺,他们都以为林正杰是来凑热闹的,没想到今天击败黄廷芳父子。

  “林生,恭喜”黄廷芳父子也上前恭贺道。

  “黄生,小黄生承让了”林正杰笑着。

  “林生的实力,深不可测,我们输得不冤枉!”黄廷芳大方的说道。

  他到最后是真被林正杰的喊法吓到了,他甚至怀疑,如果两人叫到9亿,林正杰一样会继续下去。

  所以,这幅地皮虽然好,但他不想和林正杰来个‘意气之争’。

  林正杰说道:“哪里,我已经准备叫最后一口价了,是黄生承认。”

  黄廷芳父子一愣,因为林正杰的表情说明,这是真的。

  如果是这样,黄廷芳认为自己可以喊到8.5亿也不是不能接受的。

第149章 【快速推进】

  泰富集团斥资8.15亿港币,拿下夏慤道16号商业地皮,一时间震惊香港地产界。

  根据这幅地皮的面积计算,此次拍卖的尺价已经高达27166港币,成为香港最高单价的地皮。

  1970年6月,康乐大厦(后改为怡和大厦)的原址拍卖,每平方尺仅4868元。

  1978年8月,金钟(中环)的一幅商业用地,已经升至13643港币每平方尺。

  1980年7月,金钟夏慤道16号,两年时间直接翻一倍,达到27166港币每平方尺。

  一时间,香港地产进入此轮周期的‘最后辉煌’。

  “厉害啊,陈松青刚刚将价值14.5亿的金门大厦注入汉美,完成借壳上市。林正杰这边,就斥资8.15亿拿下金钟的商业地皮,手笔之大,让人瞠目结舌。”